|
德國老闆耶格爾決定重新註冊其公司,走進中國銷售市場。 |
對於那些回來的農民工,如來自湖北的35歲鞋設計師龍建平(音譯),自從13年前他來到東莞找工作,他一年僅能見上自己的兩個孩子兩到三個星期。
“我正在考慮去越南,”在東莞人才市場吃力查看招聘信息後的龍建平,坐在場外的階梯上稍事休息時說道。“那裡的工資好一些,我不想生活在外地,不過也許我將別無選擇。”
儘管經濟增長放緩,東莞的走馬燈仍然在旋轉。新的工廠仍在開業,因為西方公司開始為枯竭的庫存重新買貨;不過,老闆們說,由於今年商品成本上升,情況仍不容樂觀。
“在當前的形勢,只有兩種生存方式。”擁有一家燈飾廠、負責為外國公司從東莞30多個工廠採購產品的美國顧問Schwall說。“你要麼削減成本,要麼嘗試從事多種經營。
台資的音響部件和揚聲器生產商嘉茂公司林總經理說,由於他們大品牌顧客的訂單銳減,他的公司正雙管齊下,一方面開發新產品,另一方面將員工數目從1800人減至1200人。
“我們已經聘請了美國的研發團隊,並即將投入生產高端LED(發光二極管),這是一個相關的業務,我們希望這將讓我們度過低迷時期。”他說。
另一種方法是望向內陸,設法進入大陸內銷市場,這是一個冒險卻可能有更長遠未來的策略,這是因為中國開始重新調整其經濟政策,轉向國內的消費者,而這批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需求正不斷增加。
德國一家裝配工業計算機電纜作出口的企業老闆耶格爾,已經決定冒險嘗試重新註冊他的公司,使他的產品能夠走進中國,並僱用他的第一個本地銷售經理。
對耶格爾來說,金融危機無疑是艱難的,在2008年底訂單萎縮時,他個人的損失達50萬美元,員工人數由高峰的1200減至僅210人。
不過他指出,金融危機,加上中國實施強硬的2008年新勞工法讓成本增加了15%,迫使他重新考慮如何讓生意走向更好。
長期而言,耶格爾認為,金融危機將對他以至東莞都有利,汰弱留強,而他已確定能留下來。
“我對未來從根本上感到樂觀,”他說,“我的企業就是一個恰當的例子。在好光景的時候,我的企業沒有任何銷售或營銷策略,這一切都是口耳相傳。這似乎很容易,但事實是,這樣的好景使每個人都懶惰和自滿。”
“多年來我一直在談本地銷售,但從未抽出時間來實行。現在我有了。我計劃了節能措施來減少電費支出,以及制定了我們理想的加班時數,在最低成本上最大地提高生產力。我們從來沒有過這些東西,但是現在我們需要。”
“結果是,在這場危機結束時,我們應該能夠賣得更便宜,同時賺取更大的利潤。對於那些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蛋糕終將會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