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野稱,目前兩岸聯手保釣的戰略時機或不成熟,但兩岸可以思考戰術上的合作。台灣輿論和民意走向,對馬英九政府改變兩岸合作保釣的態度,可能是思考的方向。未來兩岸學者專家可以循著“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路徑,共同研究兩岸合作保釣的可行方式,設法排除美國因素或降低美國的影響力:
首先,兩岸應先尋求釣島歷史演變的共同說法:去年9月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但全文隻字未提“中華民國”,北京至今亦不承認195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的“中日和約”。大陸在這方面的顧慮或有其緣由,卻很難爭取台灣輿論支援與民心所望,增加合作保釣的困難。今年2月下旬,馬英九在台北對美國會議員表示,他不與大陸聯手保釣出於三項理由(大陸不承認前述之《中日和約》、大陸不回應他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大陸不希望台日漁業談判觸及主權),這些理由雖然牽強,卻點出了兩岸確實需要先釐清雙邊的政治定位。
其次,兩岸學界可以撰述共同說帖:台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月3日開始舉辦“順風相送─清代海洋史料特展”,其中展出乾隆年間進士周煌所著的《琉球國志略》與1819年美國《哈伯》雜誌(Happer's Magazine)製作的《琉球輿圖》,都對釣島領土歸屬有詳細的描述和記載,證明釣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兩岸在彙集釣島史料方面,確實需要合作,需要對二戰迄今的歷史有共同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