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表示,過去一年來兩岸領導在互動過程中,已能求同存異、面對現實、建立互信。(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5月19日電(記者 倪鴻祥、黃惠玟)馬英九今天上午在就職週年中文記者會上表示,過去一年來兩岸領導在互動過程中,所用的語言,愈來愈接近,表示大家都在修正過去自己的立場,目標是希望創造雙贏,因此才能求同存異、面對現實、建立互信。
馬英九5月20日就職滿周年,今天上午主持中文記者會,親自說明執政一年來的表現,以及未來政策方針與願景。
媒體詢問,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沒有實際會晤,但在兩岸關係上卻能有高度共識。馬英九認為,去年4月11日蕭萬長參加博鰲論壇,提出16字箴言,以後每次兩岸會晤,大家提16字,大家愈講愈相似。換言之,兩岸領導在互動過程中,所用的語言愈來愈接近的時候,表示大家都在修正過去自己的立場,目標是希望創造雙贏,因此求同存異、面對現實、建立互信。
他指出,從過程來看,明顯雙方已經擺脫意識形態,雖然做不到相互承認,但願意互不否認。因此雙方都有默契,不會刻意去炒作,許多的政策與對方有關的,也都會事先知會、協調,這樣一步步走過來,才會比較容易達到成功。
他說,過去一年來的兩岸關係進展,沒有一個是傷害台灣,不論是分寸掌握或是速度快慢,台灣的政府都能掌握,未來也一定步步為營,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維護台灣最大的權益。
他強調,不能因為大陸推出一個對台灣有利的政策,台灣就要質疑大陸背後有政治動機、是“統戰”、要拒絕,如果如此,就會回到過去“鎖國”與自閉的政策,最後台灣不但得不到國際同情,反而會造成各項衰退,這從過去一年的改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馬英九認為,過去一年若沒有金融衰退、金融海嘯的話,台灣政府的佈局,真的會讓台灣整個國際地位與情勢作出很大的改善。即使有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也因為兩岸關係開展,使得這些的困難變得比較少。因此,從經濟情況,可以反證台灣政府一年來在財經政策與大陸政策,已經抓到台灣未來要發展的有利方向。
馬英九也說明,並不是說過去的經濟發展政策是錯的,只是說不足以因應新的情勢,沒有猶豫、沒有意識形態,這就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