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敦義昨夜宣布“閣員”名單。(中評社 康子仁攝) |
中評社台北9月10日電/聯合報社論指出,今天,馬英九主政後首次總辭改組的新“內閣”就任;明天,扁案首波四案一審宣判。今天是國民黨的新開始,明天是民進黨的新開始。
一年四個月前,在“馬上就會好”的氛圍中贏得“總統”大選的國民黨,面對眼前這個東扶西倒、捉襟見肘的局面,內心應是慚愧惶恐、百感交集。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竟是如此刻骨銘心。
民眾已經慣見“內閣”改組,亦知“內閣”改組未必就能創造“國家”新生。“劉內閣”終於走到被迫總辭的地步,不能只從八八水災而論;因為,八八水災是因極端氣候的非常洪水,出現在水土早已嚴重破壞、且其實大多每年都淹水、甚至地層下陷幾公尺的地區使然;遂致“跟你算總帳”的民怨,一時間全都倒在馬劉政府的頭上。持平而論,地方政府歷年放任累積釀災因素的責任,絕不會小於“中央政府”。因此,馬政府必須超越八八水災來省思造成“劉內閣”總辭的原因,才能找到未來的正確方向。
一、馬英九必須重建形象。國民黨二○○八創造“二次政黨輪替”的主要動力,主要是靠馬英九這個神話人物來支撐;現在馬的社會支持度動搖,整個政府就撐持不住。二、必須創設“國家”憧憬。馬政府迄今仍陷於陳水扁所製造的政治廢墟,及金融海嘯與八八水災所造成的社經災難之中;修補療傷的工作給社會留下的印象只是東挖西補、收拾殘局而已,未見“亞太平台”之類足以號召人心、整合全局的大號召。三、必須有“團隊”表現。國民黨團隊的低能失職,也是造成馬英九獨木難擎的原因。過去有些“閣員”連基本的言語邏輯能力都沒有,而整個“立院”黨團的火力竟不如一個邱毅,黨與“內閣”的發言機構亦失職失能,再加上處理危機的能力拙劣,這些皆是造成今日困局的原因。馬吳體制若欲新生更始,凡此皆須改革維新。
明天扁案宣判更是民進黨新生更始的契機,尤不待贅言。民進黨維新自救有兩大課題:一、與陳水扁切割;二、重建兩岸論述。又因“扁獨合體”,所以這兩個課題其實已是一體兩面。
民進黨一直以“程序正義”聲援陳水扁,明天則將面對法院對犯罪課刑“實質正義”的判決。連陳水扁自己也認為會被處重刑,民進黨應不會愚至不承認法院的宣判,那將使民進黨更不可能與扁切割;反之,倘若民進黨“尊重司法”,則勢須重新交代黨與扁的關係,廉能會也必須作出“一審有罪就除名”的處分。倘係如此,則“陳水扁已與民進黨無關聯”的形式條件即已成立;黨中央能否運用此一時機,與扁作出比較明確的切割,即是決定民進黨未來命運的關鍵一舉。
民進黨中執會決議,倘若陳水扁在一審宣判後未能開釋,將發動街頭抗爭;這已使民進黨不可能與扁切割。不開釋,民進黨為扁抗爭;開釋,則扁趴趴走,挾持民進黨。民進黨勢將無法走出“扁獨合體”的困境。
兩岸政策是民進黨的生死門。陳菊那種“為世運向北京示好/邀訪達賴向北京挑釁/放映熱比婭紀錄片”的手法,或許有助抬高她自己的民粹行情,卻已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造成了重大創傷。陳水扁因玩弄兩岸政策而仆倒,而陳菊又因玩弄兩岸政策而竄起!這難道是民進黨的基因?難道是民進黨的宿命?
今天與明天,也是國人對“國家”全局進行省思的難得時會。這個社會已經變成馬英九走過災區,被苦於清淤的主婦大聲斥責“This man下台”的社會;這個社會也已經變成扁案喧騰三年,但迄今仍有不少人大聲主張“挺扁救台”的社會。何謂公平?何謂正義?今天台灣的是非黑白已完全操縱在電視名嘴的手中,或決定在電視新聞任意剪接的幾句sound bite之上。這樣的社會能否為執政者找到正確的方向?能否為反對黨找到正確的方向?
今天與明天,請給台灣一個新的開始吧。天祐“中華民國”,天祐台灣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