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最後輔選衝刺從屏東縣開始,代表對候選人周典論(右)寄以重望。(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屏東11月19日電(記者 倪鴻祥分析報導)12月5日縣市長選舉對馬英九意義非凡,這是他兼任黨主席後展開全台輔選戰績的表現,他的魅力是否會因政績欠佳出現消退?各界都在關注。為了維持縣市執政優勢,馬英九這次下鄉輔選主攻基層議題,全力穩住藍營在地方的基本盤。
台灣選舉密度之高,在國際上並不多見,政黨取得政權之後,仍得靠每一次的“立委”、地方首長選舉,來鞏固“中央政府”的權威地位。“立委”席次若不過半,陷入“朝小野大”窘境,總預算與相關立法受阻,行政效率便會打折;如果執政縣市數目過少,“地方包圍中央”,日子更是難過。
馬英九執政一年多,兼任黨主席肩負輔選之責,如果縣市執政數目不增反減,受影響的不只是內政績效,就連開放的兩岸政策都會受到質疑有所阻礙。在這次改選的17個縣市之中,民進黨有3個執政縣市,號稱要“坐3看4望5”,國民黨若能保住14席,再從綠軍手上再攻下1席以上,就算贏得漂亮。
因此,藍營輔選的議題選擇,就非常重要。基層選民關心的議題,並不在兩岸政策是否該鬆綁,諸如ECFA、撤彈、和平協議等對基層民眾也很遙遠,反而是農產品能否順利促銷賺錢、地方建設是否完善,以及政府能否讓百姓安居樂業,選民更為關心。
國民黨這次透過地方縣市提供的信息,再由馬英九下鄉拋出地方議題,聽取縣市長候選人的建設計劃,進行背書,順便促銷地方農漁產品,多管道拉抬藍營候選人的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