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萬長指出,為避免市場邊緣化,兩岸間有必要簽署ECFA。(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
中評社台北12月18日電/“台灣經濟在金融海嘯受了傷,ECFA就是進補的補藥”,蕭萬長昨(17)日指出,就像他開完刀要吃藥、治療,也有人警告會有副作用,但不吃後果會更嚴重。他強調,只要台灣跨出這步,台灣經貿就有望成為區域的“小巨人”。
旺報報道,受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面臨60年來最差的局面,台灣也不例外。蕭萬長指出,ECFA(兩岸經貿合作架構協議)初期未必立刻就有大效果,卻能不停延續;關鍵在盡量減少副作用,並盡可能發揮功效。
蕭萬長指出,台灣經濟數十年發展以來,一直面臨產業是否空洞化與市場是否邊緣化等二大挑戰。他認為,產業空洞化問題操之在台灣自己,市場邊緣化卻還操之在他人,必須想辦法突破,因此“有必要”簽署ECFA。
他解釋說,台灣產業空洞化問題可透過轉型升級不斷強化競爭力;但,如果未來市場邊緣化,就算產業升級,缺乏市場就無法吸引投資,唯有區域經濟合作“才有路可走”。
近年來,國際經濟情勢已朝區域整合方向發展,目前亞太地區僅朝鮮與台灣沒和其他國家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最困難的點要先突破”,蕭萬長認為在國際政治現況下,兩岸談妥ECFA議題後,和各國簽署FTA就“比較好談”。
“現在的時間點較過去亞太營運中心晚,不過還是有機會”,蕭萬長強調,ECFA有助成為台灣和東協合作與整合的門檻、連結全球市場的踏腳石,以及打造兩岸營運中心的催化劑。
在兩岸當前經濟情勢下,蕭萬長也指出台灣的機會有注入活水、突顯經濟戰略地位與增強經濟競爭力等層面。他表示,“Chiwan”是兩岸共同市場的雛型,其競爭力讓韓國都非常緊張。
不過他也說,台灣人目前對陸資還是既愛又怕,由於“不能不考慮人民感受”,包括陸資來台項目,或大陸海外上市民營企業來台第二上市等政策,都將朝漸進式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