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1日電/結束久博之旅,馬英九返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句,看馬返台得意洋洋“很心酸”,言下當然是反諷之意。對比陳水扁執政八年期間,遇有島內不順遂之事,即藉出訪“友邦”,遠赴海外大談國島內治爭議,出口轉內銷操作新聞,兼拉抬聲望,馬英九此行委實“遜色”的很讓人心酸。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民眾的記憶不可能這麼快淡忘,就在馬英九出訪“友邦”前,他遭遇就任以來最低迷的聲望危機,根據遠見長期民調的最新數據顯示,馬英九的不滿意度已高達六成六以上,滿意度則跌到二成三,跌破八八風災時的水準。坊間各類民調所調查出的結果,都指向一個讓藍營心驚、卻不得不面對的事實:馬英九的民意聲望滑落速度超乎想像,除非馬英九有石破天驚之舉,展現過人的領導魄力,未來兩年欲期強勢拉抬馬的支持度以順利連任,確實艱難!
馬英九自己都看到這個重大危機,在出訪前二、三周時間中,先是與“立院”黨團頻繁溝通,軟硬兼施讓“立法院”召開臨時會通過地制法修正案,以久未上場的“打架拚法案”,拚出國民黨的團結意識;他更約談曾經對他提出針貶的社會各界人士,密度之高,甚至連部落格上的“鐵桿馬迷”都不放過,只因為馬迷一句,“沒感覺了。”他硬是在訪視基層的行程中,加上一段與婆婆媽媽級馬迷聊天的時間。
緊接著,就是出訪談美牛、談台美軍售,形同站在第一線,化解“立法院”上個會期議事不若預期,所可能引起的台美關係風波。
三個星期過去了,馬英九的領導危機解除了嗎?不必避諱,情況差別不大。社會人士對他的批評未因他彎腰聆聽而有改變,因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還看不到馬英九在領導風格或具體政策上有任何轉變;馬英九的筆記本密密麻麻地紀錄了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建言,迄未明確且公開地回應這些建言,到底社會意見領袖不滿意之處何在?到底馬英九做不做得到這些菁英人士要求的改革?馬英九既未對社會意見領袖有所交代,遑論一般民眾。
鐵桿馬迷呢?這群有幸得見馬本尊的婆婆媽媽們,靠著部落格傳達了她們的意見和心疼,這群馬迷在七百多萬馬英九支持者中,終究是這麼薄弱的一小群人,她們心疼之餘說“感覺回來了。”因為馬英九還是她們心目中的“好人”,最後把責任歸咎於媒體報導失真。這樣的“感覺”風險實在很高,因為從頭到尾,馬英九就是那個“不變的好人”,但是,他的職務變了,他肩上的責任無限加重了,“好人”容或足堪做為一市之長,或在野一黨之領袖,但顯然不足以擔當“國家”治理的大任。
在多數國家領袖的字典裡,“好人”與“治理能力”不應該是衝突的,甚至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好人”絕對不是軟弱、更不是遇事無決無斷的代名詞。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樣遭逢民調低迷的危機,民主黨在國會的席次遠不若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優勢,然而,站上國會,奧巴馬握緊雙拳,依舊信心堅定地呼喚全體美國人:不要做第二!這已經不是演講技巧這麼簡單的問題,最重要的,馬英九心中有沒有相同的急切,要帶領“國家”向“領先”邁進?有沒有相同的熱情,要讓最大多數國民生活得比以前更好?有沒有相同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帶領民眾到達“應許之地”?
即使最單純的基層馬迷,對馬英九的期待都不可能僅止於粉絲對偶像的崇拜,當馬英九像個小學生般,膝蓋擱著筆記本,一句一字記下婆婆媽媽們的意見,那一刻,馬迷是感動的,接下來呢?一個沒有行動力與執行力的馬英九,還能感動人心嗎?好“總統”的筆記,得極有效率地轉化為政策、甚至政績,四年一次的大考,不會給人補考的機會。
社論最後說,從約談社會賢達到出訪“友邦”,馬英九在這段時間像陀螺般,沒有停下腳步,他著急又認真地看到自己的問題,不知道他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了沒有?如果沒有,我們懇切呼籲馬英九,思考是決策成功的最關鍵因素,請給自己一段足堪深思的時間:完整地看一遍各界建言、徹底反省為什麼自己不符他們的期待、深切思考自已還能拿出什麼願景與具體作為激勵國民?下一次,站在民眾面前,才會是煥然一新的馬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