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能否在開春的同時,讓兩岸人民都看得到燕子呢?
|
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6日社論說,開春是中國人最懷抱希望的時節,台灣馬英九除了發紅包外,利用春節假期好好思考兩岸未來的走勢或是最重要的功課。
社論說,處在治理危機當中的馬英九目前究竟想什麼,台灣五都選舉的部署當然很重要,但再重要也不會比“總統”能否連任更重要。這是政治現實。但兩岸未來發展能否進一步打開新局,馬英九宣稱的“不統不獨不武”和“九二共識”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調整,開春之後兩岸的經貿發展有無新的進度,美國對台軍售造成的負面影響能否緩解,在在更關乎大局,更具現實意義。
馬英九能否在開春的同時,讓兩岸人民都看得到燕子呢?
此外,兩岸ECFA的現實不僅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命脈,也是推動兩岸持續關係的關鍵。對此,馬英九又是怎麼想的?可以確認,北京看到了發展兩岸關係的關鍵意義,是以在兩岸經貿議題上願意一再妥協退讓,非僅不計較利害,更在意能否藉此拉近兩岸的距離,這是明眼人都可以感覺到的;馬英九可以拿ECFA藉力使力,可以藉此提升政績,馬英九還打算親自上火線推銷,可以想見馬英九對兩岸經貿的重視程度;但若淪為爭取個人政治利益的工具,又如何取信於民,取信於反對者。
社論說,再就台灣的活路外交言,馬英九說此舉可以讓兩岸在國際間不必再進行無謂的消耗;但這有賴對岸願意配合,在執行上還要有“默契”。正如同媒體報導,委內瑞拉、巴拿馬領導人都已轉向,願和對岸建交竟遭婉謝。這說明北京在“九二共識”上,願意不著痕跡的支持終極統一論的馬英九;但絕非“不統不獨”,或只想討好綠營的馬英九。
甚至可以說,若非外交休兵,若非北京願意配合,台灣的邦交國絕不如今天,且有可能因此損失更多外交資源。外交休兵可以培養兩岸“默契”,可以讓台灣重返國際社會,例如以觀察員身分參與聯合國衛生組織大會(WHA)。但絕非兩個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各自表述,而是共享一個中國的“主權”。台灣當局必要看到“九二共識”的重點不是“各自表述”,而是“一個中國”。前者是過渡階段的權宜之計,是防堵台獨的設計,也是兩岸在政治談判上可以取得協議的理論依據。
北京的意圖很清楚,很願意透過“九二共識”和台灣取得更多政治上的共識,從而為兩岸未來的政治接觸創造條件;然而,馬英九看到的是兩岸大局還是個人的政治利益,能否在這兩者之間創造一個和諧的平衡。至少馬英九必要了解“九二共識”的準確掌握,是兩岸取得政治互信的基礎。兩岸三通之後的各項協議如何正常運作,如何才可能取得更多有利於兩岸人民交往的協議,也還有賴對“九二共識”的堅持。
日前民進黨籍前“副總統”呂秀蓮以媒體人的身分採訪馬英九,探詢馬英九是否打算在經濟協議外,進行軍事協議甚至和平協議的計劃?馬英九重申,與大陸的關係一定是循序漸進,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其他則一步步來做。不過馬英九也表示,呂秀蓮所提的這些協議政府沒有排除,但完全沒有時間表,因為現在兩岸要解決的經貿問題都解決不完。
這表示馬英九在兩岸議題上不排除進行軍事或政治協議,這和此前馬英九表明在其任內不會進行兩岸政治談判,有了新的調整。馬英九此論雖然離兩岸正式走向政治談判桌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只是微調;但至少沒有愈走愈遠。馬英九所以會“回神”,多少顯示馬英九看到了個人從政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而且是出於藍營選民的質疑。
社論說,馬英九如果要做好新春作業,ECFA的早期收穫條款當然重要,更重要的則在“九二共識”的解讀和實踐,那才是兩岸回春的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