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美國世界日報26日社論說,兩岸應否簽署ECFA的正反議題在島內愈炒愈熱,而且大有可能出現黨主席對黨主席的辯論。這是好現象。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親口提出“兩黨主席終須一辯”的挑戰書,馬陣營立即有正面回應。由於是黨主席對黨主席的辯論,國民黨方面由文傳會主委蘇俊賓正式回應:任何朝野的理性對話,馬主席不拘形式都歡迎,如果民進黨有誠意談,包括對象、形式、方式都可以協調。
台灣朝野兩黨黨主席有希望通過辯論的形式實踐兩黨政治的高峰對話和辯論,可以想像必然會造成轟動效應。在民主社會,除非正逢大選,通過領導人之間面對面的辯論其實不多,而是通過國會和媒體遂行政策辯論。此時所以會出現兩黨主席的政策辯論,與其說是出自媒體的安排,以民意調查方式測出“行政院長”吳敦義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辯論最受支持。不如說,這既來自馬英九上任後即主動邀請“雙英會”,以期緩解朝野對立的氛圍。處在民調趨於低迷之際,馬英九更不可示弱,況且這原是個開放題,就等蔡英文同意;同時也來自民進黨和蔡英文有意藉由辯論的形式來挫折執政者,拉抬政治行情,是以“雙英會”的話題即順著島內政治形勢的推移,演變為兩黨主席的ECFA辯論。可謂勢所必至,絕非偶然。
社論說,不論朝野辯論的議題為何,以及辯論兩造的攻防策略和及時反應的高下,就政策愈辯愈明而言,在開放的社會裡,是應有之義。但到了台灣,在辯論之外,恐怕還有更多政治上的算計。蔡英文此前所以一再拒絕“雙英會”者,即出於意識形態的堅持,加上朝大野小的考量,不願為馬英九的勝選背書。但隨著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持續看跌,國民黨在“立委”補選和地方縣市長選舉連四敗,蔡英文不必再擔心為馬英九背書的問題;而是得面對形勢好轉後,黨內同儕之間的競爭。這既存在黨內的世代交替和權力之爭,也是蔡英文能否續任黨主席乃至更上層樓的考驗。
擺在蔡英文面前的黨內難題既有五都選舉提名的紛擾和傾軋,形勢更嚴峻的則是黨內大選提名之爭正在醞釀。從五都選舉結果到大選提名,民進黨內除開得處理黨內各派系之間的利益平衡,還涉及黨主席本人和大選提名人選如何產生的角色競合問題。此時蔡英文若能以黨主席之姿挑戰馬英九,無論如何都比黨內其他同志更具有正當性,而且可以從論辯中合法地攫取黨內資源和權威。至於其所可能造成的媒體效應也絕非其他五都參選人所能望其項背,這當然也有利於蔡英文藉此轉化為爭取大選提名的重大資源。
所以促成蔡英文尋求雙英辯論乃至急於此事者,非僅出於朝野形勢出現推移,也來自黨內的競爭壓力。此時的蔡英文可以在民調上和馬英九平起平坐,但聲明要參選台北市長的蘇貞昌更領先九個百分點。這說明能和馬英九捉對廝殺且具優勢的不是蔡英文而是蘇貞昌。蔡英文若能在朝野政策辯論上勝出,其所產生的正面效應或要比民調領先還要有號召力。
然而“雙英會”若無法在半個月之內完成,恐怕會夜長夢多,對蔡英文而言,這是很大的時間壓力。一是民進黨預定5月下旬選舉黨主席,4月上旬即接受登記,兩黨黨主席的辯論無論如何都必要在民進黨黨主席登記作業前完成;一是民進黨內天王如蘇貞昌何嘗不想也和馬英九來一場政策辯論、豈可讓蔡英文專美於前?蘇貞昌或不便明說,但絕不會支持那麼無條件的支持“雙英會”。是以蔡英文既提出辯論的訴求,必要快馬加鞭,以免在黨內落人話柄,乃至遭遇掣肘而胎死腹中。
社論說,通過和執政者的辯論,蔡英文正可為個人出處解套兼具自我標高的功能;馬英九也可為ECFA再次通過和在野黨魁辯論的機會大力推銷,若能重振個人形象,也可為個人政治聲望的持續跌落找到停損點。準此,“雙英會”或許正是台灣下屆大選的起跑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