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產創決策惡搞 馬民調聲望怎會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5 10:40:25  


馬英九本人也許沒有察覺,在這八個月中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他的決策模式、決策機制與決策團隊。
  中評社台北4月15日電/馬英九最信任的《遠見》民調,在四月出刊的雜誌中登出其最新結果:民眾對馬英九表現滿意者為二三.八%,而不滿意者竟高達六六%。這個結果與八八水災後對馬滿意度最低點的二二.九%,可謂相差不大。大致而言,馬英九在過去八個月來的表現似乎“並無可觀之處”。儘管“內閣”換人了、經濟情勢與燈號好轉了、地制法打架也打了、民間友人分批長談也談了,但人民對馬英九的表現就是不捧場。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馬英九本人也許沒有察覺,在這八個月中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他的決策模式、決策機制與決策團隊。以近日即將在“立法院”對決的《產創條例》一案為例,依據各大媒體的報導,整個法案方向的大轉彎,是在馬、蕭、吳三位巨頭的高層會議中,由馬英九親自拍板定案,並對外發布新聞稿,形成府院黨一致定調的口徑。 

  但是,這樣看似“明快”的操作,只是在戰術面逼退民進黨降稅至十七.五%的主張,卻沒有任何戰略面的思考縱深。論稅收,府院完全無法自圓其說,只能用“降稅養鵝、鵝肥稅增”的虛妄說辭,去愚弄大眾,更使得財經部會首長的欠缺專業與品格瑕疵,完整呈現在民眾面前。論公平,這樣的《產創條例》明顯地圖利企業主,其惡果卻是由全民承擔,並將危害未來子孫。論溝通,“總統”、“副總統”、院長完全不理會“經濟部”、“財政部”、賦改會等厚達千頁的專業意見。他們三人都沒有財經專業訓練,卻自恃其政治上的所謂歷練,幾乎是以原始的朝野對決心態,去否決掉近一年社會對話的所有結論。 

  坦白說,我們難以區辨這究竟是“明快”還是“霸道”、是“果斷”還是“專斷”。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這樣的“類美牛”決策模式,挽救不了馬英九的民調數據。 

  面對在野黨產創十七.五%稅率的版本,執政黨真的理虧、真的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嗎?那倒未必。看看健保費改革案吧:即使“衛生署長”楊志良常有脫線、講錯話、不甩官場格律的凸鎚表現,儘管健保漲費形同加稅,但是歷次民調顯示,台灣人民就是支持他、就是肯定這樣一位誠懇向人民說理的首長。相反地,那些不敢、不能、不曾為政策辯護的財經首長,卻永遠是民調的墊後者。 

  其實,台灣人民並沒有愚昧到“漲費增稅者必不支持”的地步,也沒有痴呆到媒體所謂的“理盲”境界;這些都是短視政治人物為自己的懶惰所找的藉口。有些議題(如ECFA)牽涉到廣大人民的統獨神經,溝通起來確實困難。但是像《產創條例》或健保費率這樣的單純議題,台灣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去分辨是非的。倘若馬政府能對國民黨版提出具說服力見解然後貫徹執行,則不但展現了決斷力、更呈現了主政者對台灣經濟的視野,下次民調支持度自然會上升。但若不此之圖,只是在○.五%的數字遊戲中速求戰場清理,那麼失去的民意支持絕對是更大的。 

  當然,在修正版《產創條例》中吃虧最大的還是目前尚無發言權的未來子孫。相較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下一代的日子肯定是難過的。四、五年級生擁有健康的水庫、美麗的山林、茁壯的產業,讓我們能夠過舒適的生活。但是下一代的台灣人民卻只有淤積失能的水庫、濫墾危險的山坡、不見前景的產業經濟。不僅如此,他們還要背負這一代短視政客留給他們的巨額負債、更得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頻繁天災衝擊。《產創條例》府院以這樣窩囊、這樣債留子孫的方式妥協,將讓我們下一代前景更為不利。 

  社論最後道,有許多政治人物都說,他們參選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這塊土地;他們不計較政權更替、而關心永續台灣;他們不在意短暫民調,而放眼“國家”未來。但多說無益,事實證明一切:《產創條例》如果真以這樣的和稀泥方式過關,將戳破許許多多的政客謊言。我們非常希望台灣的政治領袖能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對產創條例做出正確的決定,而我們的結論也非常簡單:要《遠見》民調翻升上揚,台灣的領導人非得有“遠見”才行。


    相關專題: 臺灣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