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19日電/台“立法院”臨時會17日完成“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審議程序,各界對ECFA的順利通過,紛紛以開啟兩岸經濟合作的里程碑、兩岸經貿進入劃時代的新格局為之誌慶,旺報社評認為“國會”通過ECFA的意義不僅止於此,而應視為台灣民主政治成熟,“人民福祉為先”理念的勝利。
社評說,無可諱言,ECFA從兩岸間相互試探、協商、談判、簽訂,到台灣內部雙英辯、反對黨遊行抗爭、不同利益商業與農業團體協商、意見整合、“國會”審議等一路走來,兩岸間及兩岸內部均經過一番論辯激盪。所幸在兩岸領導階層、兩會與政府協商代表高度智慧下,一一化解難關,在“互利互惠”的原則下,得攜手向經濟繁榮與經貿自由化的目標邁進。
對台灣來說,ECFA不但是突破經濟孤立困境、走出被邊緣化的第一步,更攸關未來的經濟戰略布局。對大陸來說,兩岸產業互補互利,有助於從製造業規模生產下的價格利基,進入到高附加價值的經濟轉型。但對台灣反對黨而言,他們恐懼與大陸擴大交往、建立經濟合作關係,因而展開激烈抗爭。
兩岸兩會今年6月29日簽訂ECFA後,台灣依法交付“國會”審議,立即在“立法院”引發暴力衝突,ECFA能否順利過關,似乎充滿疑慮。8月17日“立法院”臨時會終於照案通過,峰迴路轉其實是人民與民主的勝利。
從民意的角度觀察,逾半民眾已明顯表態支持ECFA的簽訂。7月初“陸委會”民調顯示,支持簽ECFA與認為簽署ECFA對台灣帶來好處的民眾,超過6成;7月下旬《遠見》民調指逾半受訪民眾不贊成廢除ECFA;同時,“經濟部”調查亦指中小企業對ECFA的支持度已達67.2%。民心向背,民進黨最後亦不敢戀戰,ECFA在“立法院”通過,彰顯的是民意的力量。
從民主的政治運作觀察,“立法院”臨時會經過朝野協商,自17日早上9時55分開始審查ECFA,民進黨共提出18個包括ECFA名稱、序言、及16個條文等修正動議,歷經13小時馬拉松式發言辯論、19次投票表決,待全部委員發言完畢後,再進行“全案表決”,直到晚間10時15分,由“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宣布完成ECFA審議程序。
雖然民進黨“立委”在表決中一路輸到底,甚至全案表決時群聚於發言台前抗議,最後更退席抗議,記錄板顯示“無人反對”該議案(68:0)。最終,ECFA的“國會”審議平和落幕,國、民兩黨不再重演7月分“國會”殿堂的肢體暴力。民進黨認為已“逐條表決”ECFA,顯示該黨的反對立場,國民黨則堅稱是“全案表決”,兩政黨可以有“各自表述”的空間,向支持選民交待。
ECFA由兩岸政治領袖的願景提出到最終實現,顯示在台灣政治體制下,朝野政黨囿於民意壓力,終於能在“國會”中以辯論、形塑民意等方式對ECFA進行有效審議與照案通過,展現了民主政治以“人民福祉為先”、政黨競爭但相互尊重的態度,這是一場民主的勝利。
未來,我們期待台灣的政治發展能走向紅藍綠“三方同盟”的關係,畢竟和平才是創富的不二法門。綠營若能跨越中國大陸的“紅色門檻”,紅營也能耐心等待台灣的民意轉變,從現在的“紅藍對話”朝向未來的“紅綠藍大對話”。如此,兩岸的永久和平將得以順利實現,兩岸人民不僅可以享受“和平紅利”,也可以為子孫創造更幸福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