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玉法:兩岸研究蔣介石的差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6 00:32:17  


 
  他分析,台灣學者研究蔣介石,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解除戒嚴之前,當時只能稱“蔣公”;1977年他寫《中國現代史》稱“蔣中正”,就被警備總部質問為何直呼其名?是為不敬。他為此還寫了“答辯書”,解釋每個歷史人物都有個名字,“蔣公”是誰沒人知道。

  他表示,台灣戒嚴時期一般純學術界的人,都不願意寫蔣介石,因為不能暢所欲言,當時會寫蔣介石的,一般都稱呼是“國民黨的學者”,專門捧蔣的地位,那段時間台灣學者寫蔣都是正面的,如果寫負面的就會被警總關起來,那是受政治上的限制。

  他指出,第二階段是解嚴後、台獨勢力上升,基本上等於要把國民黨完全打倒,所以對蔣介石完全否定,特別是從研究二二八事件,指蔣介石是元兇、劊子手等。

  張玉法分析,最近幾年台灣對蔣介石的研究,就有“正、反、合”的現象,早年是“正”、後來“反”,現在是“合”,也就是將蔣介石的功過都說出來,例如他在研討會所提論文的就是“兩頭馬車、總裁蔣介石與代總統李宗仁的權力運作”,“兩頭馬車”本身就是不好聽的名字,實際上也就是這樣子,兩人合作並不好,也沒辦法幫蔣掩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