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馬英九每天在基層能握住五百隻手,未來一百七十天,至多拉到八萬票;這於他失去的兩百多萬票又有何補? |
中評社台北7月31日電/當馬英九正忙著下鄉四處拉票,一回頭,發現自家後院已經著火,親民黨殺了進來。金溥聰撤告,意味國民黨意識到事態的嚴重;馬英九“民調共推人選”的喊話,也顯示有協商的誠意。然而,撲滅後院的火,馬英九的大勢就能底定嗎?
聯合報社論指出,其實,馬英九的眼光如果越過宋楚瑜、越過親民黨,越過雷倩的“鐵三角”,乃至越過錢復的感慨及知識界的批評,他應該發現其中有一貫的脈絡可尋。亦即,馬英九最大的隱憂,其實不在宋楚瑜的分裂威脅,而在他自己執政三年多失去的凝聚力。事實上,宋楚瑜操弄的,也就是這一部份泛藍及中間選民對馬英九不滿的人心,親民黨聲稱其間多達兩百多萬張票。
對於馬英九的魅力不再,外界有多種不同的解讀。最通俗的一種是“無感復甦”,但經濟是否最決定性的因素,仍有待考證;錢復所謂的馬英九“太想當全民‘總統’”,相當程度反映了深藍群眾的心聲,但邏輯未必準確,馬英九距離全民“總統”的目標也甚遠。若再咀嚼“總統府”資政黃正雄所說的“上次幫忙的,這次叫不動”的南台輔選危機,線索似乎即更清晰:馬英九讓支持者失望,重點不在經濟,而是他主政思維和手段的輕重緩急失衡。
簡單地說,馬英九主持政務,有其理想和瞻矚;但面對現實政治,他卻有偏重“低政治(low politics)而忽略“高政治”(high politics)。例如,他喜歡浸淫於一場場的民間活動與慶典,親自去拉每一個選民的手;而他卻極端輕忽意見領袖及社會菁英的想法,甚至故意冷落那些曾經支持過他的人。三年多來,他對泛藍陣營的整合問題不曾關注,他絕少運用自己的光環幫辛勤的文化、社會工作者加持,他甚至不太徵詢資政、“國策顧問”乃至黨內從政同志的意見。兩個月前,親民黨已宣布要反叛出走,馬英九還只顧著瑣碎的基層跑票,任憑火勢擴散,豈非後知後覺?
馬英九喜歡親近基層民眾,並不是壞事;問題在,“總統”要面對的是大局,不能捉小放大,本末倒置。親民黨的窩裡反,讓許多藍營選民錯愕;但身為“共主”,若連蕭牆內的問題都無法解決,如何奢談征服綠營,乃至成為全民“總統”?試想,就算馬英九每天在基層能握住五百隻手,未來一百七十天,至多拉到八萬票;這於他失去的兩百多萬票又有何補?何況,至今還只想複製四年前long stay的經驗,就表示他的團隊沒有寸進。
從這個角度看,扯馬英九後腿的不是宋楚瑜,而是馬英九和他自己的團隊。一個成功的領導人,要能讓各方支持者形成有機的網絡自動幫他拉票,而不是親自上陣在那裡向分子式的選民訴求。馬英九忙著在基層拜票時,以為自己結結實實抓住了一張張選票,卻忽略了對他懷有期待的廣大選民正在成千成萬地流失,這是他最大的盲點。馬英九的輔選團隊中,也許不乏民調專家或文宣高手,但這只能處理選戰技術面的問題,無助解決馬英九面對“高政治”的眼高手低。要打動人心,馬英九除要重新設定他的“治國”目標和魄力,再度喚起民眾的熱情,他要有面對敵手與問題的勇氣,要拋開他自以為是的封閉式交往潔癖;最重要的,是不能把支持者的託付當成理所當然,長期毫無回應。
如果在乎大局,馬英九就不會從五月廿五日“等宋楚瑜電話”等到現在;如果心繫大局,馬英九就不會只惦記著“米酒價格”,而不去想想中間選民的心。如果不把政治只想成拉選和交換,他可以在官邸辦更多活動,做一個像樣的主人,而不只是到別人的場子裡去插花拉票;他可以邀集各方菁英,提供他們任務,為建設更好的台灣提出藍圖。
馬英九應該怕的,不是宋楚瑜攪局,而是自己到現在還不明白那些失望的支持者到底不滿的是什麼。只要想清楚這個問題,他就能無畏於親民黨乃至民進黨的威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