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秉奇 南鄭州 退休教師
5月24日,馬英九出席年度國際比較法學會大會開幕典禮時說,德國統一的模式或可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借鑒。馬英九還提到兩岸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和平發展;台灣20年來對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歷經李登輝、陳水扁到現在從未改變,這是最理性務實的定位。
我們說,馬英九的“德國統一的模式”與其“一國兩區”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按照馬英九的說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兩區”,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並非國與國的關係,但兩德未統一之前,都是聯合國會員,對外接受“雙重承認”、並設有大使館。哈佛大學法學博士馬英九不會不知道兩德是國與國的關係,拿有國與國關係的兩德的統一與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岸的統一相提並論,豈不自相矛盾?
人所共知,馬英九既是法學博士又是高材生,他不會不知道兩德之統一是兩個主權國家的統一,而兩岸的統一是同一國家的兩個分治地區的統一,完全不具備可比性。他如是說,只是想混淆視聽,混淆兩德與中國海峽兩岸的不同性質,妄想向世界表明,中國的主權屬台灣當局所有,這與台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先前關於南海諸島及釣魚島的主權聲明同出一轍,她說,“南海諸島或是釣魚島,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中華民國’不與大陸處理主權爭議。”
但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但是聯合國的成員國而且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聯合國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合國席位的同時就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就連馬英九當局所“親”的美國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也承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馬英九是難以混淆兩岸這種關係的。馬英九說,台灣以“憲法”為處理兩岸關係最高指導原則;建立“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共識。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說明馬英九承認中國主權從未分裂,說明兩岸只是因為內戰才造成了治權分離,而兩德統一之前就是主權分裂的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為此兩岸與兩德顯然不可比。兩德統一之前,雙方領土與實力沒有太大差距,而兩岸在領土、人口上差距巨大,台灣當局只治理著中國的一個台灣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卻治理著中國34個省市自治區中的33個,33比1,誰擁有中國的主權不是一清二楚嗎?大陸對待馬英九的“一中各表”、“一中兩區”總是從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出發,求“一中”之同,而存“各表”“兩區”之異,從未挑起爭論。
我們忠告馬英九先生,還是實事求是地承認這些事實吧,在第二任期中堅持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堅持反對“台獨”,進一步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不斷為兩岸人民造福祉,加速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增強兩岸人民同族同宗同文的民族意識,求同存異創造條件進行兩岸政治交流,結束兩岸的戰爭狀態,發揮兩岸人民的聰明才智,構建一個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雙贏的兩岸統一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