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在民進黨於七月十五日舉行第十五屆“全代會”第一次會議進行中央領導機構改選後,國民黨也將於九月一日進行票選中常委改選,對總額為三十九人的中常委中的三十二名票選中常委,進行改選。從前日參選人截止登記的情況看,只有四十一人登記參選,競爭並不激烈。而且,一些被認為對國民黨改革具有積極正面作用的現任中常委如邱毅、費鴻泰等,竟然不再爭取連任。這除了是國民黨中常委的權力確實大不如前,因而使得中常委們大有“食之無味”之感之外,可能也與國民黨內的改革派,對馬英九主席欠缺領導全黨進行改革的魄力感到失望而致。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與民進黨中央領導機構的“全代會”是兩年一屆,而中常委、中執委的任期也與之同步,為兩年一任的情況不同,國民黨“全代會”的屆期和黨主席、中央委員會委員的任期,都是四年,但中常委的任期卻是只有一年,亦即每年都需要改選其中的票選中常委。按照《中國國民黨黨章》規定,國民黨“全代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每屆任期四年,每兩年舉行一次會議,必要時可以召開“臨時全代會”。在“全代會”閉會期間,由由“全代會”代表選舉產生、二百一十名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為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中央常委會認為有必要或中央委員半數以上請求時,得召開中央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中央委員會閉會期間,由中央常委會執行職務,並對其負責。
中央常務委員會置常務委員三十九人,其中選任中常委為三十二人,由全“全代會”代表從中央委員中票選之;指定中常委七人,由主席指定本黨籍政務官同志五人、本黨青年團總團長及本黨全國青年工作總會總會長擔任。青年、婦女及弱勢團體的當選名額應不低於中常委總名額的百分之四十;其中青年應至少二人,含一名不具現任中央公職人員身份者;勞工、農(漁)民、原住民、身心障礙者應至少各有一人;婦女當選名額應不低於中常委總名額四分之一。中常委出缺時,依當任中常委選舉得票高低順序遞補。
在“兩蔣”及李登輝時期,由於黨政一家,故國民黨中常會的權力頗大,幾乎“行政院”所有的重大決策,包括“內閣”部會首長的任免,都必須先經由中常會決定後,再由“行政院會”通過,“行政院會”幾乎成了國民黨中常會的“橡皮圖章”。由此,當時中常會的成員,雖然是由中央委員互選產生,但其結構比例卻是較為均衡,各重要部會首長及四大工商團體及工會的負責人,以及《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的創辦人,都會獲得提名並無驚無險地當選中常委。實際上只不過是由黨主席提名,中央委員們“心照”投票而已。後來,在民進黨的“民主”訴求衝擊之下,曾對中常委候選人提名方式作適當改革,除保留一半應選名額仍由黨主席提名之外,另一半應選名額則是改由中央委員聯名推薦。有一屆的中常委選舉,“行政院”副院長施啟揚(曾兼任“陸委會”首任主委)獲得黨主席提名,而其妻子“小辣椒”李鐘桂卻也運作中央委員為她聯名推薦,自行參選,結果夫妻二人雙雙當選。
但後來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在《政黨法》制定頒布之前,各政黨受《人民團體法》規管,明確規定黨政分開,即使是執政黨也只能是人民團體,與其他在野黨沒有二致,執政黨的黨工不再具有公務員身份,執政黨的財務再也不能“黨庫通國庫”,因而其中常委在政務運作中的重要性就大為降低。另一方面,國民黨下台後,失去執政權,也就沒有“以黨領政”的權力。因此,中常會中也就缺少了政務官同志中常委。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才又修改黨章,增添了“指定中常委”的構成部分。
表面上看,國民黨實行集體領導,但由於歷史和制度上的原因,黨主席實際上是最有權力的人,因為黨主席掌握著中央黨部一級委員會的正副主委、正副秘書長的提名權,也掌握著部分中央委員和中常委的提名權。限於國民黨的政治倫理,副主席一般是榮譽職,實權有限。三十九席中常委是“全代會”及中央委員會閉幕期間的最高權力機構,但中常委往往成為黨主席的“近衛軍”,所以中常會往往淪為黨主席“一言堂”。再加上黨內具有直接民意支持基礎的精英黨員,長期以來在國民黨決策核心中所佔的比例偏低,因此在黨內進行重要人事與決策時,常常出現黨意與民意間的巨大落差,甚至出現學者所批評的“黨內獨裁現象”。
國民黨重新執政尤其是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黨內有一股追求改革的雄心壯志,因而許多黨內精英都曾踴躍參選中常委。但從幾年運作下來,許多中常委都很失望,因為他們手中的權力,其實都是虛的,不及馬英九主席的一紙裁示,根本無法為黨的決策及改革發揮作用。甚至還有人埋怨,雖然李登輝也很獨行獨斷,但至少也願意聆聽中常委的發言,並不完全堅持己見,如果認為確有道理的,還會酌情接納。而馬英九則不同,中常委們你講你的,我做我的裁示,實際上是一人決策,身為中常委只不過是一個花瓶擺設,為馬英九一人的決策“背書”而已。為此,就有個別中常委乾脆成了“抬轎佬”,一味只顧為馬英九保駕護航,明知其決策欠妥也照樣支持。如此下去,只能是意氣闌珊,倒不如歸去。這也是本次中常委選舉不再激烈的原因之一。
不過,也出現了一個“新氣象”,那就是有一些“官一代”報名參選,包括吳伯雄的次子吳志剛,趙守博之子趙世聰,饒穎奇女兒饒慶鈴等。似乎是為“接班”及進軍政壇積累政治資本。但由於被“反馬派”拱抬出來作勢要參選台北市長的連戰之子連勝文,及此心不改仍然堅持向馬英九提出建言的邱毅今次卻不再參選,則令人感到失望。
國民黨中常會的“含金量”減少後,對於國民黨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現在還難下判斷,還須繼續觀察。不過,倘讓馬英九繼續“自我感覺良好”地大攪“一言堂”,對國民黨的改革發展,尤其是實現長期執政的願景,恐怕並不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