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細端詳著與各國政要的合照,錢復對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兩岸關係上著力甚深,感念特別多。(中評社 周怡倫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11日電(記者 周恰倫專訪)歷任台灣“監察院長”、“國民大會議長”、“外交部長”,現任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接受中評社專訪談及兩岸關係。錢復強調:“在處理兩岸問題上,一定要先深入了解中國大陸領導者的心態,那就是‘維穩’,維持穩定;而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民粹,但政府領導人和少數媒體沒有好好教育民眾。”
錢復1935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父親錢思亮曾任台灣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
錢復2005年卸下公職以來,訪問中國大陸有近20次,“北京就去了10趟;博鰲論壇也去了4趟”。錢復說:“中國大陸領導人在‘維穩’的前提下,最好‘疆獨’、‘藏獨’都不要吵;經濟成長,百姓生活改善,這是中國大陸領導層最大的期盼。”
為什麼中國領導層會有這樣的觀念?錢復向中評社解釋:“你一定要看過去一千年的中國歷史,仔細看看過去一千年來的中國,哪一天沒有戰亂?哪一天沒有天災?哪一天有過有一個地方,所有老百姓都安居樂業的?沒有啊!可憐啊,中國可憐啊,一千年,中國人沒有一天過好日子。”
錢復說,中國大陸在1980年改革開放之前,那時候大陸大約有10億人口,最少有5億、6億人是低於貧窮線。聯合國定義的“貧窮線”,是一個家庭每天只有一美元生活費,兌換成人民幣,大概是每月200多元。他說:“在1980年以前,大陸一個家庭每月有200多元算是好得很了;今天大陸人口有13億,但在貧窮線下的人民只有8千萬。”
錢復說:“降到只有8千萬,再加一點勁,就可以完全解決貧窮問題。但解決貧窮問題,發展經濟有一個前提,是要和平!打仗就不行了。所以你要了解中國大陸領導人,沒有一個是願意打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