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霄與中評社記者倪鴻祥(右)合照。(中評社攝) |
記者問顧霄為何會選擇去台灣旅遊?他指出,其實早在莫斯科留學時,他的論文就是關於台灣50年代到80年代的發展,所以後來去台灣旅遊,獲得親身體驗台灣的機會,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記者又追問,為何會想研究台灣?顧霄說,因為台灣當時的發展很有特色,算是在發展中地區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尤其台灣當時有很多發展特色與其他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是不一樣的,是非常成功的一個例子,所以當時會想去研究,可是當時作研究時只有書面資料,還記得當時引用很多台灣的、英國的書面資料;美國的資料引用的比較少,其他引用的資料已不記得,畢竟那是30多年前的事,但總的來看,台灣當時發展很成功。
他表示,當時台灣的領導也不是完全根據市場經濟的模式在從事發展,還是很有計劃性的發展,後來很多方面中國也採取同樣的路,從勞動密集性的、出口為主後來慢慢轉為提升現在這種經濟模式。
有關兩岸的精密工業是否有交流合作的空間,顧霄認為,台灣中部的精密機械工業、特別是加工設備發展的很不錯,在波蘭各方面都還有向台灣購買機器設備,以及部分機械中的核心機械,感覺台灣的精密機械製造技術佳、功能非常好,而且價格合理,以波蘭的例子,兩岸的精密機械肯定有可以交流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