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統一打拼 紀欣創辦《觀察》雜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4 00:33:00


雜誌社隱身在信義路3段的大樓內4樓。(中評社 倪鴻祥攝)
 
  她指出,《觀察》月刊與其他許多雜誌的內容呈現多所不同,一是每一期都有一篇人物專訪,第一期創刊號是台灣退役上將許歷農;第二期是前台大政治學教授胡佛;11月10日即將出版的第三期則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坐牢21年的政治受害人陳明忠,希望帶給讀者各種不同的政治面貌,如實表達台灣社會基層真實而多元的聲音。

  她說,第二個不同是每期都點出兩岸時局發展的“cover story”,例如創刊號是兩岸ECFA與服貿協議;第二期是如何看待兩岸的光輝十月與台灣光復;第三期就深入介紹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讓月刊文章走向完全符合兩岸時事脈動而不會落伍,不僅印刷精美,內容也精彩可讀。

  第三個不同點,她表示每一期訂定報道的方針與順序,首先是以台灣為主的“台灣走向”,其次推向“兩岸發展”、進而“民族復興”與最後的“天下大勢”,這是每一位台灣人都應該了解的時事,也希望達到建立和平統一的理論及澄清“拒統迷思”等二大目的。

  提到辦雜誌的甘苦處,她認為發行一本全新的月刊並不容易,如何打響知名度十分重要,所幸稿源不缺,不少大老前輩願意投稿相助;讓她能保持內容的水準素質;其次是經營,一開始外界擔心立場偏頗,加上經費有限,所以遴聘的4位編輯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目前邀稿、改稿都由她自己負責,發行人兼總編輯。

  對於投入兩岸和平統一工作的原因,紀欣表示,1979年4月她在美國留學受邀赴大陸參訪。當時她立了二個志願,一是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國家富強,二是希望兩岸和平統一;她所學不在理工科,無法參與國家富強,卻因法律、史學背景,讓她認為做為一個知識份子,至少可以寫寫文章、宣揚兩岸和平發展,從此投入相關工作。

  她指出,1979年12月美麗島事件後,曾返回台短暫觀察後返美,1987年台灣解嚴,隔年她正式返台任教並投入婦女運動,後來因為新黨邀她參選國大,她才因為從政的緣故,告別社會運動領域;在新黨全盛時期擔任國大代表期間,受到很多從政上的歷練,有助於她日後擔任統盟主席,如今轉戰傳播界,也希望獲得支持儘快站穩腳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