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俄國援華的飛機有二種,一種單翼、單人座,這是俄國飛行員操作;另一種是雙翼、雙人座,俄國飛行員在前座,後座就是中國飛行員,用以培訓,後來俄國提供發動機,中國自製俄國飛機抗日。
他指出,1941年《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又稱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後,俄國認為中國的利用價值變低,開始大量減少對華援助,中俄關係也逐漸轉淡,戰前較密切的德、意等歐洲國家也早不往來;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逐漸注意到中國戰場,中美協調後,美國同意以貨易貨的方式借款,就是所謂中國“桐油借款”,但援助有限,英援更少。
劉維開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變成盟軍,獨立的外交格局從此改變,但仍以美國援華為主,從此中國對外關係轉向與美國密切;英國是最早侵華的帝國主義者,長期瞧不起中國,因此援華有限,例如蔣介石希望與英軍合作南北海陸在緬甸夾擊日軍,英國即以蘇聯允諾參戰為由撤回歐洲戰爭,讓蔣另作規劃。反觀美國不但軍援,也介入中國內政國共問題,從此“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關係一直到現在都是最密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