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兩岸政治關係,需雙方坐下來討論,合情合理安排。 |
|
圖1: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2012.12) |
|
圖2:台灣民眾獨立場趨勢分佈(1992-2012.12) |
|
表1:兩岸關於台灣地區的行政區劃 |
中評社╱題:淺析“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 作者:海澤龍(北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作者指出,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提出“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顯示出重大政治意義,是今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的努力方向,同時也是涉台領域新的研究重點。兩岸對政治關係定位存在部分交集,但也存在巨大差異。基於歷史與現實,兩岸政治關係的本質是內戰遺留並延續至今的政治對立,追根溯源,是上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內戰及其延續所造成。以1949年為界限,在中國領土範圍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對“中華民國”的主權繼承和治權繼承,而實際治權的完全繼承至今尚未完成。據此,主權與治權分離可作為兩岸政治關係及未來政治協商“合情合理”安排的選項。
自2008年5月馬英九在台灣島內上台以來,兩岸關係經過五年多的和平發展,已經進入鞏固深化的關鍵時期,接下來必須直面如何繼續向前發展和深化的一系列“深水區”問題。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話(即“胡六點”)中正式提出“為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做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再度就兩岸關係發展呼籲:“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在此背景下,探索和創新兩岸在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逐步破解政治難題,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兩岸政治關係的定位及現狀
兩岸關係是一個國家內部兩個地區之間的關係,即中國大陸地區和中國台灣地區的關係。對此,“胡六點”進行了精准而實際的定位:“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以來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並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在實際意義上,兩岸政治關係不是國家主權的分裂,而是兩岸治權的分離。
自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實現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六十年來首次會晤,國共兩黨在兩岸政治關係定位方面已經達成重要共識,並隨著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上台進而成為海峽兩岸的重要共識--1、兩岸並非“國與國關係”,也非“一邊一國關係”,而是“非國與國關係”,即“一個國家,兩個地區”;2、國家“不容許分裂”,反對“台獨”;3、“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對此,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不久即稱:“兩岸關係不是兩個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處於一種特別的關係,兩岸的憲法都不容許分裂”;“主權爭議目前尚無法解決,可以暫時用‘九二共識’來處理,及雙方對‘一個中國原則’都可以接受,但對‘一個中國’的含義有不同的看法。”(1)在2012年當選連任後,馬英九對兩岸關係再度堅稱:從他上任以來,不斷重申台灣的“憲法”,“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它是一種特殊的關係”;台當局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也是根據“憲法”定位來的,經歷三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都沒有做任何改變,這是非常重要的定位。(2)
較之於兩岸關於國家的爭辯,隨著近年來各界的不斷交流和討論的深入發展,兩岸專家學者分別提出了一些新的政治定位方案,其主要有:
台灣方面:所有方案都要求大陸承認或不否認“中華民國”及其“政府”、“憲法”等的存在,主張“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3);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處於“對等”或“平等”地位;幾乎所有方案都不僅要求處理兩岸關係定位問題,而且力圖同時解決在國際社會“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以及其“國際生存空間”問題,應當加入包括聯合國在內的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國家主權不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獨享,“中華民國”有權分享。(4)同時,此類方案有一個值得高度警惕的背景,即由於兩岸長期對峙和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去中國化”與“台獨”勢力的影響,島內民眾的國家認同和“統獨”立場產生扭曲和異化,對大陸的疏離感逐漸加強(參見圖1、圖2)。
圖1: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2012.12)(5)
圖2:台灣民眾獨立場趨勢分佈(1992-2012.12)(9)
大陸方面:有些方案提出兩岸之間是“政權”或“政府”的關係,或“政治實體”的關係,或“一國兩區”等,與以往相比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對台灣的定位更為寬鬆,但都反對“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多數方案未說明兩岸“政治實體”或“政權”的名稱,避免涉及“中華民國”,也很少涉及兩岸在國際上的定位。(6)這些方案都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對“台灣是中國什麼樣的一部分”認知模糊,(7)實際並未“合情合理”地妥善處理台灣的定位問題。
表1:兩岸關於台灣地區的行政區劃(8)
不難看出,雖然兩岸有各種政治定位方案,但也存在重大分歧,焦點集中在“中華民國”定位。對於“中華民國”是否依然存在,大陸和民進黨均主張“中華民國”已成歷史,但大陸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繼承“中華民國”,民進黨則用“台灣地位未定”或“台灣共和國”取而代之;國民黨則主張“中華民國”繼續存在,“憲法”規定“中華民國主權涵及兩岸”。因此,對於“中華民國”,大陸面臨兩難處境——既不能承認,否則就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也不能完全否認,否則就是支持“台獨”;大陸只能“內外有別”,在國際社會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其已成歷史,對島內則不得不採取默認或不否認“中華民國”的立場。因此,“中華民國”定位成為兩岸藍、綠、紅三方爭議的焦點和難點。這實際上已經涉及目前兩岸在政治關係定位上各自的底線,也是解決兩岸政治定位的最大難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