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會由張亞中(左二)、程建人(左一)、徐敦信(右二)、李義虎主持。(中評社 楊清雄攝) |
中評社台北5月26日電(記者 楊清雄、劉冠廷)由台大教授張亞中所領導的兩岸統合學會與曾任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駐日本大使徐敦信所帶領的方夏文化交流協會,26日在台北君品酒店舉辦“台北夏合研討會”,探討甲午戰爭對中華民族的啟示,以及兩岸關係與亞太穩定。
本次會議的主題為“兩岸看甲午”,會中邀請到兩岸退休大使及重要學者就日本對華的兩次戰爭對於中華民族所產生的影響及啟示、當代日本的政策對亞太安全秩序的影響,以及兩岸關係與亞太穩定的直接與間接關係進行研討。這個主題既有歷史的回顧,也有對未來的前瞻,並希望透過此一主題的探討能夠促使兩岸關係得以在現有的和平發展基礎上繼續前進。
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在會中致詞時表示,展望未來必須回顧過去、尋找契機必須發現問題。從表面上來看,兩岸目前有著非常密切的物質性交流,人員往來也很頻繁,但是兩岸心靈與認同的距離卻沒有拉近的趨勢。即使在2008年馬英九執政以來,兩岸已經簽署21項協議,然而,台灣對大陸無論在身分的認同上、在未來前途的選擇上,幾乎所有的民意調查均呈現出持續歧異的現象。
張亞中說,認同分歧的兩岸,不僅很難持續兩岸的和平發展,亦有可能將兩岸帶來災難。兩岸統合學會成立以來,即致力於處理兩岸的認同分歧問題,有些事情必須台灣內部處理,例如在史觀問題的處理上,由於這十餘年台灣年輕人接受的是台灣史與中國史區隔的“一邊一史”教育史觀。“一邊一史”的史觀教育自然易於形成兩岸的“異己關係”認同。
張亞中認為,台灣及“中華民國”必須放在整個中國的歷史脈絡中來看待,“中華民國”的歷史不是起源於原住民,而是黃帝、堯舜禹湯。
方夏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則在致詞時表示,中華文化歷來注重“六十年一輪回”的傳統紀年,從1894到2014,恰是甲午之年的兩個輪回。今天在台北,台灣兩岸統合學會和大陸方夏文化交流協會共同舉行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研討會,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既可以回顧歷史又可以前瞻未來。
李義虎說,要實現“中國夢”,也要實現“兩岸夢”。自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結束了李扁主政台灣時期的動蕩,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不斷前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可以說,台海局勢的穩定和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兩岸的中國人,以特有的政治智慧、春秋智慧,為東亞穩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積極貢獻。
李義虎表示,兩岸不僅應該在推動東亞地區和平方面共擔責任,還應該在東亞地區的發展方面做出貢獻。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離不開兩岸的共同努力。
參與本次研討會的來賓包括兩岸統合學會顧問程建人、張亞中、兩岸統合學會顧問邱進益、林享能、戴瑞明、李大維、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釗燮、“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楊承達、“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裘兆琳、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宏達、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執行長左正東、兩岸統合學會執行長鄭旗生、方夏文化交流協會榮譽會長徐敦信、方夏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朱祖壽、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方夏文化交流協會理事劉貴今、方夏文化交流協會會員王泰平、方夏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張紅虹、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咨詢委員會主任俞新天、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凌煒、方夏文化交流協會特約研究員王冬、方夏文化交流協會副研究員陳鐵、江澍、劉毅、彭雅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