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70年之後,滄桑歲月已刻上他的臉龐。94歲的寧西珍回望過去,滿眼都是自己20多歲時的樣子。那是他一生中最艱苦但又最光榮的時光,他隨中國遠征軍赴印度、緬甸參加對日作戰,幾經戰火,九死一生,最終迎來抗戰勝利的曙光。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戰爭的幸存者。”2日,在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這位參加過日軍芷江受降和南京受降的抗戰老兵面對記者,平靜地說出這句話。
寧西珍的人生記憶,被幾個時間節點勾勒得逐漸清晰。
1940年,因山西老家被日軍占領,強烈的愛國熱忱讓寧西珍報考已遷往成都的黃埔軍校,成為黃埔十八期工兵科的學生。1943年畢業前,報國心切的他甚至組織了18名同學準備奔赴淪陷區打游擊。一番波折之後,寧西珍被分配至中國遠征軍,從昆明乘飛機經“駝峰航線”來到退守至印度的中國駐印軍新一軍22師65團,成為一名情報官。
前線紛飛的戰火和戰局的艱辛超出了寧西珍的想象。“我們的裝備很落後,步槍都是打一發退一發的,與敵人相差很多。”在1943年末反攻緬北的太洛戰役中,寧西珍需要突破日軍的封鎖線,獨自將作戰地圖送到已轉移至敵後的本方部隊。短短幾公里的原始森林內險象環生,不時槍聲大作,他從白天一直走到翌日清晨,直至將地圖送達,成功切斷了敵人的增援部隊。
最終,太洛戰役獲得全勝,中國軍隊殲滅日軍800多人,收繳十餘輛軍用卡車。戰役總指揮史迪威將軍甚至不相信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能取得這樣的大捷,親臨戰場清點人數後深表佩服……
此後,寧西珍先後參加了瓦魯班戰役、孟拱河穀戰役、卡馬英戰役等。強渡伊洛瓦底江戰役是寧西珍在緬參加的最後一次戰鬥。當時已任排長的寧西珍和戰友在船頭架起機槍,行至江心時遭到敵人襲擊,多名戰友受傷溺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