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12日電/面對政策一再撞牆,蔡英文歸咎為“行政、立法不溝通”。但,當前行政、立法既有定期協調會,“立院”8個委員會更有政策小組,因此,新政屢屢翻車,溝通不足僅是部分原因;最大關鍵,恐在行政團隊迄今仍停在學者心態,導致政策與民意一再出現斷層,這種精英思維若再不改,“內閣”地震恐不遠矣。
中國時報今天特稿指出,蔡英文當選後,宣誓要成為“最會溝通的政府”。為達此目的,她敲定“立院”成立8個政策小組與“政院”協調;並要求兩院固定周一開協調會報,加上私下拜會、各類Line群組,做到這種地步,若還認為“為什麼大家不溝通”,就真是搞錯問題核心了。
雖然,近期綠委常抱怨行政部門老是徑自拋出主張,爭議叢生;問題是在同套機制下,新政府也不乏“徑自”提出亮眼措施,例如解除學生服儀限制、擬修法全面周休二日等。綠委呼籲“政院”“拋出‘爭議政策’前要先溝通”。但問題是,什麼叫“爭議政策”?
在思考何謂“爭議”前,有個例子可反思。過去,加拿大曾發生一場大火,消防隊到場灌救竟發現消防栓結凍,導致災情蔓延;事後,當地政府為避免問題重演,因而決議:每次火災發生前一天,消防隊都得檢查消防拴是否結凍。
問題是,誰曉得火災哪天發生?因此,要“內閣”未卜先知,預測爭議,提前與“立法院”對話,現實當然有難度。
因此,行政、立法的溝通或有改善空間,但新政失控關鍵,無非是不曾擔任過民代或地方父母官的蔡英文、林全,政策思維依舊停留學者模式,以為凡事都能“我說了算”,疏忽體恤百姓的溫度。當冰冷精英思維進入高溫民意屠宰場,別說難獲人民共鳴,背負高度民意壓力的“立委”更是食不下嚥。
因此,英全政府此刻應盡速補修“專業有餘、政治不足”的學分。否則,等人民給的賞味期一過,首波“內閣”大地震很快就會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