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平23年來首次登台質詢。(中評社 倪鴻祥攝) |
彈性應變,確保不變的核心價值
世界在變,台灣在變,大陸更在巨變之中。台灣必須審慎應變,有所變,有所不變。
不變的核心價值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和自由文明的生活保障”必須完整確保。政黨的利益,意識型態,絕不能高於人民的利益。
可變的是:為確保不變的核心價值,因時、因地,因人可調整的彈性政策。
過往或基於政黨利益,或不同史觀、或個人經歷或政治理念等因素,經常出現片面單向,或固執守舊的觀點,有意或無意忽略了劇變及多變的客觀因素,試圖以主觀論斷並指導兩岸關係,可能誤判卻不自知。誤判下的決策,受害的還是人民。
金平試圖提出全面思考影響兩岸關係,也就是:實力、意願、情緒、情感和義利這五大因數。
制定兩岸政策五大因數
一、 實力
台灣自己有哪些實力,能夠面對大陸與日俱增的實力所形成的壓力?
有,有什麼?怎麼用?沒有,或不足,怎麼辦?
硬實力之外,有何軟實力,可以平衡來自大陸的壓力?
實力是硬碰硬的問題,因此當政者,要先明白告訴人民,兩岸實力對比的真相,才能訂出相應、適當的兩岸政策。
二、意願
台灣大多數人民,不接受非自願的改變現狀,即使不贊成“台獨”,但也擔心統一後的不確定變數,朝野主要政黨的兩岸政策,不脫這個前提。
即使被民進黨強烈抨擊為“親中”的馬政府,兩岸政策也是“不統、不獨、不武”與維持現狀。
台灣的主流民意是“不統、不獨、不武”。大陸的核心價值是“要統、不獨、備武”
大陸是想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台灣是不想以是否結婚為前提的交往。
然雙方又非交流不可,怎麼辦?主政者有責任未雨綢繆,制定雙方萬一攤牌時的因應對策。
三、情緒
面對大陸,一個台灣,“國人”有兩種思維,兩種對立的情緒,相互批評,相互否定。不是“親中賣台”“逢中必軟”;就是“台獨”禍台”“逢中必反”,毫無交集。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尚未出爐與大陸交手,內部已打成一團。
面對台灣,大陸旗幟鮮明,“兩岸同屬一中,堅決反獨促統”。
新政府制定兩岸政策,首先要有能力將台灣內部相互否定的情緒,引導走向“兼容並蓄”;找出“求同存異”的最大公約數。才能凝聚最大的力量,面對大陸、迎接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