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馬投書華爾街日報:南海仲裁增加和平的阻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7 13:12:55


馬英九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南海仲裁反而變成和平解決的障礙。(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7月28日電(記者 倪鴻祥)正在登山挑戰合歡山群的馬英九日前以“A Flawed Verd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中國南海仲裁結果有瑕疵)”為題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今天刊登在《華爾街日報》網路版。馬英九文中表示,南海仲裁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為南海聲索各方製造更多問題。不僅沒能指出和平解決之路,反而為此增加阻礙。

  菲律賓於2013年8月27日向海牙國際法庭常設仲裁法院提出《菲律賓訴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案》(南海仲裁案)7月12日作出裁決,認為中國大陸在9段線範圍內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南沙群島的所有海上地物,均為礁岩,包括太平島在內。

  馬英九在仲裁結果出爐後,曾於7月14日出席國際法學會舉辦的“南海仲裁案研討會”表達看法,也曾在7月16日投書台灣媒體對蔡英文提出捍衛南海主權等10點建議。

  馬英九以“A Flawed Verd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中國南海仲裁結果有瑕疵)”為題,以“Taiwan rejects the court’s decision, which was not based on all the facts.(仲裁庭的決定並非基於全部事實,因此台灣拒絕接受)”為小標,在《華爾街日報》投書,該媒體介紹馬英九時,指出他是 “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辦中午確認《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刊出後提供中文翻譯。以下為翻譯全文內容:

  南海仲裁結果有瑕疵

  仲裁庭的決定並非基於全部事實,因此台灣拒絕接受。

  本月稍早,位於海牙的常設仲裁庭就陸菲南海仲裁案,做出對菲律賓有利的判斷。並將“我國”太平島的法律地位降格為岩礁,竟無視於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自然生成島嶼,並且也是南沙唯一島上蘊含淡水的事實。

  這個裁決結果對台灣並不公平,顯然也不合理。首先是欠缺正當法律程序,“中華民國”政府已有效統治太平島達70年,然而當仲裁庭討論太平島地位時,台灣卻未獲邀請參加,更未被徵詢意見。

  台灣一個非官方的頂尖學術組織—“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向仲裁庭遞交一份長達400頁的法庭之友意見書。其中以科學證據詳細敘明,太平島在重大人為修建前的自然狀態,證實島上具有充沛淡水、豐富農作物,以及自1950年代起,就有超過200位居民在島上生活的歷史證據。

  國際法學會希望成為觀察員或擔任證人,並公開邀請仲裁員與菲方官員親自登訪太平島,然而兩項要求都被斷然拒絕。更讓此單方仲裁結果,奠基在不足、過時且不精確的資訊上。

  其次這項裁決邏輯也不合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指出“無法維持人類生存與自身經濟生活的岩礁,不得享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礁層的權益。”現在仲裁庭卻修改了這項標準,裁定地物須有“維持一個穩定人類社群的客觀承載力”,這不僅是《公約》原先用語未曾出現過的額外要求,甚至還加上排除政府人員的適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