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分析:去中國課綱撞擊兩岸關係 硬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09 00:25:03


潘文忠強調社會課綱草案沒有“去中國化”概念。(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8月9日電(記者 趙家麟分析報道)台灣“教育部長”潘文忠8日在台南接受中評社訪問,否認社會(歷史)課綱“去中國化”。但相關說法並不能化解外界疑慮,這場課綱之戰,就要進入公聽會階段,是真要廣納建言或只是過場走秀?還待觀察。

  據查,已於7月公告的課綱草案,將自9月3日起在各縣市舉辦22場次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後,預計最快明年初交“教育部”課程審議會(課審會)審議,預定2019學年上路。

  社會課綱的爭議,歷經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 一直就在“去中國化”、“本土化”、“台灣化”之間拉鋸,也讓學術教育的專業討論失焦。“天然獨”或“天然台”的說法,也和歷史教科書的改寫被相提並論,成為政治角力戰場。

  2015年“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學生上街頭抗爭、連署反對,並獲得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強力聲援,演變到綠營執政縣市串連響應宣示採用舊課綱、舊課本,最後逼得馬政府的“教育部長”吳思華讓步,不再反對高中用舊課本,開放自由選用新、舊版並行,大考歷史科命題也會避開爭議。

  這項透過行政手段決定課綱版本教科書的做法,已有前例,是否會在未來重演?有幾個觀察點:

  第一,多數歷史學者、教師保持靜默,多數不願和“教育部”唱反調、捲入紛爭。質疑課綱草案的聲音,在未來4個月公聽會階段,能發出多大的音量?戰鬥力強弱是其一也。

  第二,9月3日起全台舉行的22場公聽,是執政者真心要傾聽民意?或只是過場而已?如果只是年金改革翻版,執政當局早有定見,那公聽會也只是一場場避免被貼上“黑箱課綱”的儀式秀,更加的讓反對者失望、憤怒。課綱衍生社會紛擾恐怕將不下於2015年的“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

  第三,公聽會若改變不了被質疑“去中國化”的課綱,2018縣市長選舉將是關鍵一役,看綠轉藍縣市能否採取行政手段翻案。“兩國論”課綱一旦上路,對兩岸關係加重撞擊也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