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兩岸的主流民意。 |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明天(11月2日)是兩岸開放交流30週年的日子,在這個具有高度歷史意義的時刻,我們除了應該珍惜這30年來好不容易得來的豐碩成果外,更要有深刻體認,兩岸經過這30年的交流,證明和平發展才是正道,任何意識型態都無法取代。
中央網路報今天社評說,回顧過去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真的是血淚斑斑。1949年兩岸戰爭,雙方分治迄今。1950年代炮火相向,人民飽受戰爭之苦。1960年代雖然軍事鬥爭稍稍減緩,但緊張對峙關係依舊。1970至1980年代兩岸在國際場域高度角力,尤其在聯合國與邦交國方面,更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
在當時那個劍拔弩張的年代,台灣是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面對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則是在1979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針對台灣則是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治”的方針,但是並未改變當時兩岸關係邁向危險邊緣的狀態,雙方人民生活在緊張恐懼的威脅當中。
所幸,台灣在1987年11月2日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了兩岸的交流序幕。經過雙方人民30年的往來,不但消弭了彼此的敵意,增進了雙方的情感,同時透過雙方的交流合作,帶來巨大的和平紅利,也逐步發展成唇齒相依、利益與共的密切關係。
社評說,由這3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事實可以證明,雙方人民的往來增進相互的瞭解、經貿合作強化彼此的共同利益、制度化協商奠定和平的根基,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是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趨勢。
但是,不可諱言,在過去30 年兩岸關係也曾出現逆流,例如,在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期間,曾經喊出“公投制憲”、“台灣獨立”、並與大陸來場聖戰等口號,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螺旋式升高,幾乎邁向戰爭的危險邊緣。
而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由於堅決不承認“九二共識”,被大陸認為是破壞兩岸政治協商基礎,使得兩岸原本和平穩定現狀受到嚴厲破壞,包括海基、海協兩會中斷交流協商、“兩岸事務首長會議”與電話熱線停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