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8月14日電(記者 高易伸)台“教育部”課程審議會審議12年國教社會領域新課綱,高中歷史重大變革,“中國史”納入“東亞史”脈絡解讀,引發“去中國化”疑慮。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13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上下古今五千年”一句話便道盡中國源遠流長的一面。所謂“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這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應該用更長遠的角度去看待。
今年62歲的吳連賞為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地理學系教授,學術領域與研究包括台灣工業發展、工業化與都市化研究、中國研究及鄉土與社區發展研究,近十餘年來,主編編譯館台灣國中地理一至三冊教科書及擔任“教育部”高中99地理課綱召集人、民間版高中職教科書總主編,也長期任教中國地理及人文地理,對全球化、本土化與中國研究長期關注,著有《中國發展、發展中國》、《台灣工業發展過程與環境變遷》、《經濟地理》、《觀光地理》、《觀光資源》等專書30餘種。
對於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架構下討論,被質疑“去中國化”。“教育部”課審大會13日審議歷史課綱時,研修小組表示沒有“去中國化”,而是要討論中國和其他區域的互動,最後無委員有異議,高中歷史分成台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的架構確定。
吳連賞向中評社表示,他長期負責地理課綱,從未對歷史課綱發表過任何一句話,以他對“中國歷史”、“東亞歷史”及“世界歷史”的學習觀點,應該以更長遠宏觀的歷史與空間角度去看待中國史地。
吳連賞對中評社說,他不清楚歷史學者或專家對此事有何看法,但他單純就“歷史學習者”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對中華文化豐富深刻的底蘊的瞭解,從歷史縱深上看“中國”應該要獨立一篇,沒必要把它併入“東亞史”內,這樣就模糊了,也跟學習慣性不太一致。
吳連賞表示,編年史或主題式哪個較好或許見仁見智,但東亞史應該要獨立分出一個“中國史”篇章,至少在教育上才不會對台灣的孩子及我們長期以來吸收中國或台灣歷史的學習上產生斷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