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蔡政修接受訪問。(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3月10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當下兩岸關係的演變,台灣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蔡政修向中評社分析,蔡英文2020大選挾817萬高票當選連任,其固有兩岸政策不會改變,且預期會更加強勢。這波肺炎疫情又給了蔡政府操作“認同政治”與“差異政治”的良機,有助鞏固綠營支持者的認同,但卻間接造成兩岸人民嫌隙,恐怕導致兩岸情勢風險升高。
蔡政修評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越久,兩岸認同就離得越遠,隨著兩岸社會對立的氛圍升高,兩岸關係也陷入高風險,包括中共軍機進逼“海峽中線”的事情頻頻發生。他認為,蔡政府短期內應思考相關情勢,避免兩岸在軍事上擦槍走火。
蔡政修,台灣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研究專業領域包括國際傳播、政治傳播、兩岸傳媒與社會、全球與兩岸關係、台灣與國際社會等,曾任陸委會副研究員、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特約研究員等職。
蔡政修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只是公衛問題,更是兩岸社會關係轉捩點,由於在蔡政府在防疫政策當中,加入認同政治與差異政治操作,讓這波疫情在兩岸之間從公共衛生議題躍昇為政治議題。
蔡政修指出,在去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向世界衛生組織正式通報出現不明肺炎病例後,當天“行政院長”蘇貞昌立即召開院級會議對外宣布,武漢直航入境的班機必須進行登機檢疫,入境旅客必需申報健康狀況,但當時全世界對肺炎疫情與病例特性都尚未明瞭,蔡政府卻超前決策部署,雖然後來證明這個作法有效,但還原當時的決策並非建立於完整的醫學評估之上,具有政治操作的痕跡。
而蔡政府禁止口罩出口政策則是兩岸認同分道揚鑣的拐點,蔡政修表示,今年1月23日,蘇貞昌宣布,暫停醫療外科口罩出口一個月,一時之間,支持與反對聲浪儼然成為區別台灣內部“親中派”與“愛台派”的指標,對照於日本企業仍大量運送口罩赴中國,使得中國人民感覺台灣同胞反而不如日本人友善。
此外,蔡政修也提到,武漢台胞返台專機問題也造成兩岸人民嫌隙,還有在台灣居留的陸配是否可以享有健保的問題,最近也成為民進黨政治人物討論的對象,種種以政治身份凌駕血緣或家庭親情的想法或作法,不管結果如何,其對兩岸社會認同的影響將持續發酵。
蔡政修說,由於蔡政府對兩岸認同政治與差異政治的操作,台灣內部主張與對岸友好的聲音被整個社會氛圍壓抑,兩岸關係也在蔡政府對疫區的論述,以及人民隔離的政策下成為“一中一台”的關係。例如,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宣布“整個中國已淪為疫區”、“中港澳回台一律自主隔離14天”等論調,與台灣“憲法”內容不符,且不宜由“中央”官員說出來。在在顯示出政治操作的痕跡。
不過蔡政修也說,台灣的民意趨勢,北京當局也需考慮,長期而言,北京政府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特別是WHO的問題必須要有更合理的安排,否則台灣人民對“一個中國”的反彈只會越演越烈。
至於大陸對台是否可能採取軍事等強硬手段?蔡政修認為,如果台灣仍持續操作認同問題,解放軍有可能加大對台軍事部署的規模與行動強度,以便對蔡政府形成更大的壓力,至於是否直接派兵武統台灣,他認為,可能性極低。
蔡政修解釋,蔡政府的兩岸策略是暫時不更動“一個中國”的“憲法”框架,以換取解放軍按兵不動,但同時也修法讓兩岸政治關係無法前進,對內則透過操作認同政治讓統派人士乃至親中派邊緣化,累積台灣獨立的民意本錢。
但蔡政府這樣的操作最終會達到臨界點,蔡政修說,假如台灣內部要求獨立的民意高漲,開啟“修憲”公投程序,等於直接碰撞一個中國的底線,這時候北京武統台灣的考慮可能性就會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