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大華網路報) |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大華網路報今日“點評”專欄說,江啟臣所領導的國民黨表現出如果大陸不承認“一各中表”,國民黨就不再接受九二共識的態度。此一認知是否符合當年兩岸協商的事實,是大有商榷餘地的,不宜鑽入牛角尖。
可以直接了當指出的是,在大陸沒有承認一中各表的情況下,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簽署了23項協議,李登輝時期簽署4項協議。那麼究竟是簽署協議比較重要呢?還是寧可因為大陸沒有承認一中各表,所以現在的國民黨認為乾脆兩岸不必協商也不必簽署協議?相關利害如何衡量,應該是當前國民黨在探討九二共識時所應先思考的。
在多位前主席出面強調九二共識不僅曾具歷史價值,而且未來仍可繼續發揮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作用後,江啟臣表示,對岸“在『各表』這一部份,幾乎不強調,比較強調在『一中』”,“對台灣來講,其實沒有『各表』,幾乎就是沒有『九二』”。然而,如果還原當年協商的原貌,應該就可以知道大陸本來就沒有同意各表,但更重要的是雙方開展了制度化協商。易言之,協商能夠進行,協議能夠簽署,應該才是具有實質意義的事。
扼要的說,1992年兩岸就雙方事務性商談的政治性質---是否國與國關係,進行探討時,台灣提出了三點:共謀國家統一、堅持一中原則、雙方對一中涵義的認知不同。此即台灣迄今主張一中各表的根據。大陸則提出三點對應:共謀國家統一、堅持一中原則、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中涵義。亦即大陸認為既然兩岸只談事務性議題,一中原則就無涉其政治涵義,此即大陸沒有承認一中各表的原始根據。
再進一步說,當年台灣主張的是既要各自表述一中原則,也要各自表述一中涵義。大陸主張的是只須表述一中原則,不必表述一中涵義。雙方於此有同有異,互相尊重,求同存異並擱置爭議,制度化協商於焉得以開展。透過對上述過程的了解,就不難知道大陸為何未曾承認一中各表,如今又豈能期待大陸回頭強調一中各表。儘管如此,仍未曾妨礙台灣及國民黨強調一中各表,更重要的是兩岸仍能持續協商及簽署協議。
因此,現在究竟是能夠繼續協商比較重要呢?還是回到從前重新要求大陸承認一中各表比較重要?若因後者未能解決而使得協商無法再開展,包括未來國民黨若重新執政也無法復談,國民黨是否認為也無所謂?這就是利或害的選擇了。有待國民黨現領導層仔細思量。
領導推動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的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吳伯雄等,在國共兩黨高層對話中的說法都是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這就精確地描述了1992年的事實,也可說是把己方的一中各表涵蓋在內,並尊重對岸的一中涵義不表。
國民黨現領導層若欲促使民眾相信其再執政後,足以促成兩岸復談、重建台海和平穩定,繫於如何體認九二共識的內涵及精神,並勇於向選民宣揚,以對比民進黨執政造成兩岸協商中斷、台海動盪不安。這樣才能展現自己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