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8月4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比利時工程師來台86天確診感染疫情,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案例為“境外移入”的可能性比較高。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今天上午受訪表示,根據這人確診時間及病毒量來反推,推估暴露期間在6月20日至26日,當時這人在台北,所以台北的疫情調查接觸者變得非常重要。
陳秀熙與台大醫師陳世英,上午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舉行“群體健康研究群抗COVID-19”說明記者會,建議政府應對境外移入的高風險及容易接觸的人口密集國家或地區做核酸篩檢,而非只針對單一國家或單一地區,也非一般講的普篩。
比利時男工程師5月來台工作,7月29日返回比利時前檢測確診,根據疫調,台北、台中、宜蘭、彰化都有其足跡。
陳秀熙表示,比利時技工5月入境,7月出境並被採檢到陽性,其在台灣台北、彰化等地住過旅館,上酒吧、餐廳及健身房等,導致接觸者複雜,但透過病毒量的學理反推,其暴露感染風險的時間應在6月20到26日,這個時間這人在台北,所以台北的疫情調查接觸者變得非常重要。
他研判,比利時工程師多與外籍人士接觸,被潛在的境外移入個案傳染的可能性最高;被潛在本土個案感染的機會次之,在入境前感染或在台灣再感染的機會微乎其微。
陳秀熙認為,台灣目前採取“有症狀才採檢的策略”,是找不到這些個案的,就像比利時工程師一樣,無症狀者入境後經過居家檢疫,理論上還是有人會從無症狀變成有症狀或因檢驗而確診,雖然數量少、大家不用疑慮太深,但是不可能沒有。
他指出,近期案例如日本女留學生、泰國移工、比利時個案等,都能透過時間軸追蹤,推論上述3例都在台灣感染的可能性最高,但因為3人皆無症狀,無症狀要非常短距離接觸才有傳播力,因此民眾不必太恐慌。
他說,從美國長照機構、鑽石公主號、紐約州等採檢結果可看到,疫情無症狀或症狀前個案的比例高達5到6成。檢驗工具的偵測能力會隨時間變化,其偵測能力在症狀出現時達到最高,可以持續5到6週,
陳秀熙表示,無論有症狀或無症狀者,病毒量上升的時序趨勢都是一致的,超過4到8週以上還能測到病毒的機會真的不高;無症狀者如果不透過檢測就很難被發現,而無症狀者排除病毒的時間比有症狀者還久,高達15到26天,抗體可持續到6週以後。接下來防疫須採風險管理,針對高風險的醫療、長照、郵輪、移工、八大場所等短距離接觸進行檢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提高防疫警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