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永明。(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16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永明15日指出,美國想要經濟與中國脫鉤,但上海的美國商會2019年調查發現,近400家以高科技為主的美國企業有78.2%受訪,其中高達7成表明不會將生產線移出中國,只有14%會移出,而裡面又只有4%會移回美國,所以美中經濟很難脫鉤,而且最近一、兩天報道,美國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需求量又開始大增。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永明15日下午出席香港北威國際集團主辦以《2021年全球經濟的機會與挑戰》為主題的“2020年北威冬季論壇”,專題演講“中美脫鉤下的亞洲整合” 。楊永明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外交部”諮詢委員、“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等職。
楊永明表示,今年IMF報告已改用消費平價指數來看中美的經濟實力,中國現在的GDP是美國的70%,IMF預測2035年中國會超越美國,也有其他的研究機構認為會在2027年超越美國,日本的研究機構則是認為2028、2029年。
他指出,明年1月美國總統拜登上來後,未來中美關係會是戰略對手,但不會是敵對國,會繼續進行貿易談判,但明年開始,美中對抗不會再出現貿易戰的字眼。
他說,最近被拜登內定為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的戴琦,擅長談判、多邊的貿易談判,未來她會負責美中之間比較深水區的貿易談判;她的老闆拜登曾說過,高關稅已成為美國企業的負擔,所以未來可能逐步降稅,美中貿易戰不再是美中對抗的重點範圍,而會進入到深水區的貿易談判,這時候戴琦特別重要。
他認為,拜登會比較專注在美國國內的產業上,重點是國內優先、國內合作,可是科技管制這塊繼續制裁的態度是不會變的。美國針對許多科技、經濟問卷調查,72%決定要繼續維持對華為的反制;換言之,美國是不會放過華為的。
楊永明表示,美中核心科技脫鉤已經確定,但拜登講的是制衡,而制衡以英文而言,又有分很多層面,而且中國“十四五”的規劃,把高科技發展視為重點,特別是發展半導體產業。
他指出,美國想要經濟與中國脫鉤,但上海的美國商會2019年調查發現,近400家以高科技為主的美國企業有78.2%受訪,其中高達7成表明不會將生產線移出中國,只有14%會移出,而裡面又只有4%會移回美國,所以美中經濟很難脫鉤,而且最近一、兩天報道,美國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需求量又開始大增。
他說,在美中貿易戰之下,亞洲這兩、三年整合速度很快,尤其印度擔心農業、中小企業受到衝擊,因而退出RCEP的談判。印度退出後,RCEP立即簽署完成,預計明年底應會生效,這是史上第一次亞洲自貿區。
楊永明表示,中國早美國一步主動提出可能加入CPTPP後,韓國也喊出要加入的可能性,使得CPTPP熱門起來,但中、韓要加入難度高,因為95%以上商品自由化、行政障礙要全拆,不能有保護產業,所以有很多技術談判問題。
他指出,中日韓三國FTA原本也因為日韓之間的政治問題無法促成,現因中日韓三國都已在RCEP裡,也大幅增加了促成中日韓FTA的可能性。
他認為,東南亞十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過去一年已成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將來亞洲之間的貿易量絕對增加,製造業將會是亞洲強項。
楊永明說,未來美中關係以及亞洲迅速整合的角度來看,台灣是會走向邊緣化,因為台灣不可能加入RCEP,主要原因是政治因素;而加入CPTPP在中韓表態後,其他國家會等中、韓,然後才會看台灣。
楊永明指出,最近有人討論是否開放日本核食換取加入CPTPP,他認為恐怕會重覆開放萊豬希望台美FTA、BTA結果到頭一場空的覆轍,因為拜登都說了,短期內不會和任何國家簽署貿易協定,因此台灣該怎麼因應?從國家、企業到個人的層面,或事業的選擇,可以從上述的狀況自行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