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中評社 倪鴻祥攝) |
楊寧蓀告訴中評社,台灣有些人看不起滅活疫苗,但他最看得起,因為滅活疫苗已經發展百年以上,並沒有出大問題。所謂滅活疫苗就是以哺乳動物,例如猴子的腎臟細胞很容易被感染,於是利用有限病毒去感染猴子腎臟的細胞,然後從細胞複製出很多抗體細胞,放在培養皿裡,全部收集再讓抗體細胞滅活,就是沒有活性,然後做為抗病疫苗,這在中國大陸做得不錯。
他說,學術話來說,就是通過減少病原體的毒力,但仍保持它存活的疫苗。其採用感染因子,藉由改變使病毒變得無害或降低毒性,有人說這是舊辦法,但舊辦法用了百年仍很好,例如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等,所以不必神化美國的科學,應該要實事求是,將科學普及化,中國的國藥、科興疫苗發展得很好,應繼續發展下去。
楊寧蓀表示,美國莫德納及德國BNT的疫苗,都是以信使核糖核酸(mRNA)製作,這就是他以前在美國研究疫苗的方式;英國AZ疫苗,是將含有SARS-CoV-2病毒棘蛋白(S protein)的腺病毒載體製成的疫苗,到底一哪一種疫苗好,至少要等2至4年之後,各種疫苗經過施打之後才能做出確切的比較性研究。
楊寧蓀指出,現在莫德納疫苗賣得最貴,一劑大約新台幣1500元以上,這是因為美國人受資本主義影響想賺錢,所以搞神秘,不交待研製流程,把智慧財產的價值抬得很高,加上知識份子不說明清楚、名嘴一知半解,所以就讓外界以為多了不起,導致很多人不相信科學家的話,反而選擇相信生意人或政客的話,現在台灣好多地方就是這樣,有的疫情記者會上講的話都讓人聽不懂,把無知當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