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糧價關乎國計民生,關乎經濟社會穩定大局。今年以來,受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影響,國際糧價持續大幅上漲,創出歷史新高。相比之下,國內糧價總體保持穩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1%,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7%。從目前國際形勢看,俄烏衝突的蝴蝶效應還在蔓延,未來全球糧價高位波動的可能性較大。我國要堅持綜合施策、精准調控,阻斷國際糧價高漲向國內傳導通道,確保國內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糧食穩產增產是保障糧食穩定供應的“壓艙石”。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要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以國內供給的穩定性應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當前,正值春耕春管關鍵時刻,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多點散發造成不利影響。中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中央財政綜合實施補貼、獎勵、金融等一攬子支持糧食生產政策,精准發力,確保糧食穩產增產目標的實現。要堅持地方黨政同責,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打通堵點卡點,開設農資物流綠色通道,確保農資及時到村到店到戶,確保春耕生產有序推進。
充足的庫存是保障糧食市場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調節器”,管好用好庫存糧食是穩定糧價的重要舉措。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結構優化,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達到15天及以上,全國形成都市區“1小時”、周邊城市“3小時”、城市群“5小時”的“全國糧食135應急保障圈”,市場調控和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今年以來,有關部門根據市場形勢和調控需要,精准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有效滿足市場需求。這為我國應對全球糧食危機風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
進口糧食是調節國內餘缺、解決國內結構性短缺的重要手段。今年以來,受疫情、極端天氣和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受損,也給我國進口糧食帶來不利影響。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糧食進口總量略有下降。從進口結構看,玉米、高粱、大麥、小麥等四大穀物進口量同比增長3%;大豆累計進口量同比減少4.2%;食用油累計進口量同比下降62.8%。需要注意的是,受國際糧價大幅上漲的影響,我國糧食進口成本大幅上漲。一季度我國糧食進口量下降,但進口金額同比增長20%。
在全球糧價高漲的情況下,我國雖然暫時確保了國內糧價平穩運行,但我國鉀肥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鉀肥出口國之一,俄烏衝突加劇了全球鉀肥供應緊張的局面,全球化肥價格持續上漲。國際國內原油、煤炭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再加上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導致化肥生產、運輸成本上漲,抬高了糧食生產成本,有可能進一步推高糧食價格。有關部門通過投放儲備化肥、引導重點鉀肥生產企業增產增供、積極組織擴大鉀肥進口、暢通鉀肥國內運輸、降低鐵路運輸成本等措施,正全力推動鉀肥保供穩價。
糧價是百價之基。國際形勢仍存在很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國際資本炒作對糧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管控好糧食價格波動風險,仍然面臨諸多挑戰。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毫不鬆懈抓好糧食保供穩價工作,穩住“田裡的糧”,管好用好“庫裡的糧”,加大對投機資本的打擊力度,保持糧食量足價穩,為全年物價調控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