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27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色彩上明顯親綠的台教會日前舉辦活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致詞時竟表示,“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這大概是繼“外來政權”說之後,另一波想要在意識型態上消滅“中華民國”的陰謀。獨派的“外來政權說”是針對國民黨,“流亡政府說”則是將矛頭直指“國家”本身,在當前情勢下,蔡英文如果不是用心過於狠毒,就是完全無知。
社評說,我們先批判“流亡政府說”無知的部分。蔡英文的“流亡政府說”有三大矛盾:法理矛盾、完整性矛盾、與歷史矛盾。第一個矛盾是法理矛盾。蔡英文提出“流亡政府說”顯然是想要與其切割,然而又身在其中,無法切割。他們用的是“中華民國”身分證,曾擔任“中華民國”的官員,現在還要選“中華民國”的新北市市長。這不是蔡英文個人的問題,而是所有獨派的問題,包括陳水扁在內。他們都不認同“中華民國”,嘲哢“中華民國”,甚至於想要推翻“中華民國”,卻無法與“中華民國”斷絕關係。為什麼?那不會是因為國民黨的高壓統治而已。如果“中華民國”在這土地上沒有正當性,它根本無法運作,尤其在經過民主化的洗禮之後,“中華民國”的正當性更為充分。蔡英文視“中華民國”為流亡政府,則根本不應該在這個政府底下生活,但他們根本無法脫離“中華民國”,即使在民進黨執政之時,不敢,也不能變更“中華民國”的“國號”,原因就在於“中華民國”有堅實的正當性。
社評說,第二個矛盾是完整性矛盾。沒有一個流亡政府是完整的,尤其是沒有領土,很多功能也付之闕如。但“中華民國”政府是一個完整政府,有治理的“領土”,有二千三百萬的“國民”,有民主的制度與政府各機關,有能力徵稅,有能力保障“領土”及人民的安全。不論從那一個定義來看,“中華民國”政府絕非不完整的流亡政府。
第三個矛盾是歷史矛盾。蔡英文自己都說了,她曾想做歷史學家,後來學法律就變成法律學者,但她現在是政治工作者,不能用法律學者或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待“中華民國”的問題。換言之,她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從歷史來看,台灣本來就是於中華文化的一環,雖然在甲午戰爭後由清廷割讓給日本,但也在八年浴血抗戰後重回“中華民國”的懷抱。如果沒有這一段歷史淵源,如果沒有這一段文化連結,“中華民國”在台灣不可能有任何正當性可言。當初台灣重回“中華民國”懷抱時,大多數台灣人的心理是激動歡迎的,難道從事政治工作者的蔡英文就可以忽略這一段歷史!
社評說,至於用心狠毒,我們希望蔡主席不是如此。然而其發心或許不是如此,但其論述可能導致那樣的結果。蔡主席用了中國性與台灣性這兩個概念來說明“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她認為,在過去台灣統治的幾十年來,“中華民國”政府是威權統治與中國性的合體,以前中國性是主體,台灣性是客體,如今主客易位。因此,要把中國性回歸人文的一種價值,回歸其原始客體而非主體地位,最後則是要“建構共同的國家、共同的新的台灣。”
由這一段論述,蔡英文把“中國性”與“台灣性”視為對立,這種說法的下一步就是“中國人”與“台灣人”的對立,再下一步就可能是蔡主席所說的社會對抗。我們說其惡毒,理由在此。
社評說,我們認為,“中國性”與“台灣性”的概念,語義不清,彼此也不必然對立,也沒有主客易位的問題。蔡英文說了這麼一大堆,其實只是用學術語言來替代陳水扁的白話罷了,至於其藉撕裂社會以圖政治之利的作法,如出一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