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星島環球網消息,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月19日發表訪談文章,題為《美國“心理上準備跟中國平起平坐”》,作者平心。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月19日抵達美國,開始了為時4天的正式訪問。本次訪問被美國稱為“國事訪問”,以別於2006年胡錦濤訪美的“正式訪問”。德國波恩大學政治學教授辜學武認為,這表明美國在兩年試探後作出了策略上的改變,準備跟中國平起平坐。
德國之聲:辜教授,這次胡錦濤訪問美國。美國強調這次跟2006年3月胡錦濤訪美有區別,那次是正式訪問,這次是國事訪問,您認為美國為什麼強調是國事訪問呢?
辜學武:我覺得奧巴馬總統上台後,經過兩年的試探,最後決定,在同中國打交道的方式方面作出一個新的轉變。我覺得如此高規格地接待胡錦濤,表明他們已經從心理上接受中國的崛起,同時,心理上準備跟中國平起平坐,跟中國共同來討論中美之間的分歧,共同規劃未來十年到二十年裡整個世界上的一些大事情。有這樣一些設想在裡面。這麼高規格的接待,不是像我們華人或者中國人說,是給胡錦濤一個面子,其實更深層的意義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應該接受中國的崛起這個事實了。如果長期內中美關係處理不好的話,可能世界上很多問題都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這個高規格的接待,名義上看是花拳繡腿,實際上有很深層的戰略意義在裡面。
德國之聲:從2006年胡錦濤訪問美國到今天,您認為中美之間的格局或者說力量對比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辜學武:說力量對比,實際上是實力對比,到目前的討論都比較泛泛而談。對我們搞政治學研究的人來講,實力分三個組成部分,一個是硬實力,一個軟實力,還有一個是結構實力。硬實力,中美之間比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你看看中國佔世界GDP的比重,中國佔整個世界自由貿易的比重,中國產能的增加,中國軍力的增長,基本上說明中國的實力在向美國接近,雖然在很多方面都有落後的地方。談硬實力,實際上是指軍事和經濟實力。軟實力,中美之間,我覺得差距還是相當的大。所謂軟實力,我們一般指在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上對其他國家的吸引力。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這個發展模式,對於很多處在貧窮、饑餓中,尋求發展道路的拉丁美洲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來說,中國軟實力的吸引力是增加了。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軟實力至少奪走了很多以西方價值為取向的國家的眼球。從這外角度看,中美之間軟實力的較量也有一些變化。但是中國的發展模式對西方國家人民,尤其是美國人民的吸引力力度,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從這個角度上講,中美之間軟實力的變化,恰恰是有利於美國。我覺得美國對中國人的吸引力相對中國對美國人的吸引力,還是要大多了。美國對中國的擔憂在崛起,而中國對美國的欣賞力在提高。從結構實力講,所謂結構實力就是不動刀不動槍,通過世界結構中的經濟,安全體系來看,這個實力對比基本上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從全球生產面的結構看,基本上還是美國佔上風。它在尖端產品的設計,最終整個價值鏈的創造方面,中國只是一個世界工廠。全球金融結構方面,主導貨幣還是掌握在美國人的手上。中國雖然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是美元對外的價值還是掌握在美聯儲的手上。雖然中國在世界銀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有增加,但這不能從根本上動搖以美元為主導的金融結構。
德國之聲:德國許多媒體說現在世界上已經有了兩個超級大國,即美國和中國。您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如果可以這麼說,那麼美中兩超跟當年的美蘇兩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辜學武: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兩個超級大國的命題不太成立。在硬實力對比方面確實是發生了變化,但是要是跟當初美蘇關係相比的話,當時美蘇都是具有全球投放能力的這種超級大國,從軍事和硬實力方面看。中國現在基本上沒有當年蘇聯全球投放的這樣一個實力。第二個不同點是,當時的蘇聯是一個在整個西方體系外的一個活動體。一個是搞社會主義的、以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為主的集團,另一個是以美國為首,西歐國家為主的集團,雙方之間是平行的。中國跟美國之間的關係,假定德國媒體說的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命題成立,那麼我們看到,中國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中國已經融入了美國戰後建立起來的體系。這個體系不是空談的。它是由機構形式組成的。聯合國這是政治體系,經濟體系,以世界銀行為主導的整個世界金融結構,包括發展中國家貨幣基金體系,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有其他一些功能性的組織,中國毫無例外地都融入進來了。這跟當時的蘇聯是完全不一樣的,除了聯合國機構以外。所以我覺得,現在這個中美之間的關係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所以這兩個國家沒有哪個有能力來承擔一場戰爭,或者展開武力的較量。這個時代我覺得已經過去了。
德國之聲:2009年奧巴馬總統訪問中國後,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變得強硬。在今天這個新形勢下面,就象您剛才說的平起平坐,您認為美國對中國會採取什麼樣的政策呢?是更硬還是更軟呢?
辜學武:其實美國未來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取決於雙方互動的模式。是良性還是惡性的。2009年奧巴馬訪問中國,由於他當時可能期待太高,或者對中國對自己核心利益的訴求程度估計不足,所以互動產生了很大的問題。奧巴馬對中國比較失望,中國對奧巴馬不理解了。這就是過去一段時間裡為什麼發生那麼多的相互埋怨,最後導致不信任的原因。所以說,今後奧巴馬對中國會採取什麼政策,其實取決於中國給予什麼樣的回應。其實別的都免談,主要是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其他都是美國的花拳繡腿,包括朝鮮問題,人權問題,這都是隔靴搔癢的問題。因為奧巴馬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國內的經濟問題,失業問題,為了重新崛起,他需要跟中國搞好關係。但中國如果對他還是採取非常強硬的回應,比如說,人民幣升值速度不高,不快,可能又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說,這個互動過程非常重要。我覺得,胡錦濤這次花這麼大精力到美國去跑一趟,他必須給美國一些回應。不是買200架波音就夠了。中國必須要加快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否則還會產生更多的不和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