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勝選:台灣人民放心。 |
中評社╱題:台灣大選的反省與未來的政治變局 作者:陳淞山(台灣),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
兩黨政治格局更加堅實鞏固
選前異常緊繃的台灣大選投票結果出爐,馬英九以51.6%得票率、689萬餘票打敗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45.63%得票率與609萬餘票,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雷大雨小僅獲得2.77%得票率及36萬多票的支持。顯然這是一場堪稱最溫和、理性的“總統”大選結果,既反映出台灣的選民結構與藍綠基本盤的政治生態,同時也是“宋楚瑜因素”不敵“中國因素”的選舉情勢,馬英九應當選而當選,蔡英文有機會當選但雖敗猶榮,而宋楚瑜所想創造的台灣第三勢力政治空間的理想則隨之幻滅,兩黨政治的台灣政局發展更加堅實鞏固。
在立委選舉方面,國民黨在區域立委獲得48.18%得票率、政黨票是44.55%,共獲得總數113席立委席次的64席,擁有56.64%的立委席次比,是屬於脆弱過半的立委席次情勢,比起上屆獲得3/4立委席次的絕對優勢局面略嫌退步;民進黨則在區域立委獲得43.8%得票率、政黨票則有34.62%得票率,共獲得40席立委席次,擁有35.4%的席次率,比上屆區域立委增加5.63%得票率,立委席次則大幅增加有13席之多,這是民進黨在歷屆立委選舉得票率最高的一次選舉。雖然席次比率因為小選區選舉制度的影響不是最高,但卻是明顯展現民進黨政治基本盤實力的得票結果,已經逐漸俱備了未來挑戰國會過半席次的政黨實力。
相較而言,台灣的小黨台聯黨與親民黨則因為突破政黨得票率的5%法定門檻而分配到不分區立委席次,各自獲得3席立委席次,在立法院成為可以組成黨團參加立院朝野協商運作的“有牽制力量”的政黨,對國、民兩黨多數掌控的立院運作擁有某種程度的制衡力量,“兩大兩小”的“國會”政治生態儼然成形。
蔡英文爲何敗選
其實,蔡英文的敗選結果並不讓人感到太多的意外,但會輸到近80萬票的差距則比較讓人跌破了眼鏡。顯然,蔡英文鞏固了民進黨該有的政治實力基本盤,但卻是流失了中間選民與經濟選票的支持力度,這是民進黨跨越過半數選票門檻的執政危機,也是民進黨還是不讓人放心取得執政的政治瓶頸,台灣人民還是傾向讓民進黨繼續扮演最大反對黨的監督制衡角色!
檢討其因,首先是蔡英文提出“十年政綱”的執政藍圖,但卻否定“九二共識”的存在,勉強以選後凝聚“台灣共識”的說法太過空洞、抽象無法獲得大多數人民的信賴,導致民進黨的兩岸政治罩門在選戰過程一直難以解套,最後終不敵台灣工商企業大老們出面力挺九二共識而呈現敗象。這是“戰略錯誤”的選戰障礙,九二共識的政治魔咒既難以解套,終歸讓台灣人民對“台灣共識”的籠統內容感到失望,進而難以相信民進黨執政能夠繼續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推動,更難接受可能因此產生兩岸關係與交流嚴重倒退的經濟重創局面。因此,台灣大多數人民還是無法因為馬英九無能主政的政治缺失而把選票“放心”交到民進黨,他們只能選擇再給馬英九一個機會。
其次,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派系政治化”的結果也是一大敗筆,這提供了國民黨後來提出的不分區立委名單“絕地大反攻”的機會。僅以少數幾個漂亮的弱勢代表與專業學者的名單加以襯托便讓國民黨宛如脫胎換骨擺脫“派系政治”、“金權政治”與“黑金政治”的傳統包袱與社會形象,高下立見的結果,民進黨照顧弱勢的社會改革政治形象因而幻滅,彷彿民進黨開始“國民黨化”,而國民黨反而則獲致從前民進黨“理想型政黨”的改革形象與美名。難怪最後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政黨得票率會不升反降,被台聯黨瓜分了近9%的得票率。這筆賬當然會算在全權掌握黨內提名大權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身上,既喪失了制敵機先的政黨形象,也賠掉了蔡英文考驗領導能力與危機處理能力的政治形象,拖累了民進黨立委與“總統”大選的選情,莫此為甚!
最後,是選戰策略的政治處理與判斷問題。蔡英文的副手搭檔人選從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前衛生署長詹啓賢,到黨內的蘇貞昌、蘇嘉全,人選變來變去,不是他們拒絕搭檔,就是他們變成最後不得已的後補人選,最後雖然是蘇嘉全雀屏中選但卻已遍體鱗傷。這是蔡英文政治判斷能力令人質疑的地方,讓人對她未來的治國與用人能力更啓疑竇,否則,為什麼會如此一波三折,到最後還是“回到原點”,讓人看破手腳!當然,蘇嘉全的豪華農舍風暴是後來副手人選決定後才爆發出來的政治事件,但蔡英文卻在第一時間放任此問題的延燒而不能明快處置迅速“止血”,要嘛立即撤換副手搭檔,要嘛立即聽從黨內從政同志中執委洪智坤、前立委郭正亮的建議,拆除或捐出農舍以杜爭議,但竟然讓此問題發酵一個半月後才“捐作公益”來加以療傷止痛。顯然,這又是蔡英文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的弱點,事前忽視了農舍的政治殺傷力,事後又發生無法“壯士斷腕”的解決問題毛病,當然就必須付出慘痛的政治代價。“宇昌生技案”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這不是弊案,卻被馬英九政府與陣營政治炒作成蔡英文沒有“利益迴避”的政治倫理與道德問題。但蔡英文當時並未在第一時間主動站出來召開記者會加以澄清說明,而讓其陣營的發言人數度出面回應,顯然蔡英文過度輕忽宇昌案對中間選票可能會流失的政治衝擊,也不願意用負責任的心態正視並面對宇昌案來龍去脈“人民知情的權利”。蔡英文的人格與形象雖然未必受損或重創,但其所暴露的執政弱點就如同馬英九四年執政的“權力傲慢”翻版一樣,台灣人民怎麼肯相信且放心把“總統”的權力交到蔡英文手上呢?現任“總統”馬英九至少在選戰過程中願意面對“與陳盈助密會”及“富邦魚翅宴”的時間次數,雖不願意清楚交待其事實內容,總是表面上作足“負責任”的政治形象,以杜攸攸之口的政治爭議;可是蔡卻不願意有誠意地面對與其“家族利益”有關的政治道德話題,又如何期待中間選民會因此相信中研院前後任院長翁啓惠、李遠哲與其他專家學者的“政治背書”呢?
顯然,蔡英文因為“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根本性格所致,並未完全做好準備擔任“總統”,六百多萬票的支持度,是民進黨政治基本盤的政治實力與馬英九無能主政流失選票的民意反應,蔡英文並沒有真正發揮拓展中間選票的“政治潛力”。未來只要蔡英文願意記取教訓、檢討失誤與失策的政治弱點,相信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畢竟,蔡英文冷靜、沈著與理性的政治形象已經獲得人民的認同與肯定,假以時日倘若能歷經磨練補足該有的政治學分,仍然是大有可為的形象清新政治領袖,能夠堪當大任。
未來台灣政治會如何發展
選後政局的變化,馬英九政府還是“一黨獨大”的行政、立法政治體制,馬英九勝選時承諾往後至少每半年會邀請在野領袖共商國是,找出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政策;對兩岸關係,馬英九認為“不急著討論政治問題,現在時機沒成熟”,兩岸關係依目前速度發展是最好的,對兩岸人民、區域穩定與世界和平都有幫助。其實,馬英九既然已經順利連任,對蔡英文在選前曾提出的國是會議、台灣共識與大聯合政府主張也應該認真評估其可行性,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未必只停留在“九二共識”與事務性協商階段。因此,馬英九是否能夠誠心面對台灣內部分裂、對抗的政局局面,強化民主程序的政治機制,建立朝野和解、合作的新政治發展局面,以凝聚“台灣共識”傳承“九二共識”的精神,創造兩岸更具深度的經貿、文化交流環境並適時開啓兩岸政治談判的準備與磋商機會,據以打造兩岸可長可久的和平穩定互動關係,這應該才是馬英九連任後“無縫接軌”的政治契機,也是台灣朝野各大政黨能夠放下彼此政治恩怨攜手合作的歷史新局,這應該會比上述馬英九的勝選承諾更具時代意義與開創性,值得加以推動。
民進黨雖然“總統”敗選,或許面臨蔡英文辭去黨主席職位而有短暫的黨權爭霸內訌陣痛期必須渡過,但至少今年六月便會產生新的黨主席與領導團隊,去處理面對民進黨的執政瓶頸與黨的發展路線問題。這是民進黨必須正視的政治現實與結構性問題,不單單是兩岸關係、九二共識或世代交替的本質問題,還牽涉到民進黨如何面對中國政策與北京當局的政治心態問題。民進黨必須深刻瞭解唯有正確處理與中國的“政治關係”,讓台灣人民信賴民進黨有能力解決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才有機會取得執政的關鍵力量,這是民進黨化危機為轉機的政治蛻變。相信民進黨的政治菁英是可以因為蔡英文在選前已經往中間路線靠攏的兩岸政策宣示而據以轉型,則民進黨或許就能因此贏得人民的真正信任與信賴,與國民黨的八年執政再相抗衡、競爭,否則選前說一套選後又做另一套的傳統政治對抗思維或選舉操作結果,更易引發人民的不安與疑慮,恐怕就是得不償失的二度傷害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2月號,總第17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