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主席選舉政見會只剩下本周六的最後一場,要不要讓黨主席改選變成一場沒有意義的戰役,是五位候選人的共同責任。 |
中評社台北5月8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道)蔡英文敗選後,綠營群眾集體得了失望症,政治菁英則為民進黨兩岸政策未被大眾理解而悔恨哀嘆不已,黨主席改選原本有機會深入抽絲剝繭檢討不如人之處,進而理出一套贏的策略;但兩場電視政見會焦點變成反蘇力量的集結,既沒有高度、遑論格局。民進黨權力中心改組脫離社會現實,比較像一場關起門來的內部鬥爭。這樣的民進黨很難重拾人民的信心。
民進黨主席選舉,只有16萬黨員擁有投票權,每位候選人莫不以討好深綠群眾為第一要務,至少不敢提出基層黨員不想聽、不愛聽的主張。
蔡同榮、吳榮義、蘇煥智與許信良都在陳水扁議題上主張特赦,甚至加碼比誰愛扁。在兩岸政策上,許信良的主張也做了若干修正,不敢偏離民進黨主流框架。最具實力的蘇貞昌則是提出讓人過目即忘的空包政策。
唯一的主旋律變成挑戰蘇貞昌,許信良宣稱蘇曾阻擋李登輝見獨子李憲文最後一面,立即遭到駁斥。這種兩面刃戰法,變成許信良的自傷拳,還來不及傷及別人,自己反而滿頭疱,政治信用破產不說,加深外界對民進黨主席改選鬥爭本質的印記。
當台灣最大在野黨黨魁改選變成一場沒有高度、失去格局的戰役時,也註定這個政黨離人民愈來愈遠,不僅綠營群眾不關心黨魁之役,人民也不會在乎民進黨主席鹿死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