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典禮10日在“總統府”前廣場登場,馬英九(前)發表演說,並舉手高呼,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中央社) |
中評社台北10月11日電/政爭烏雲籠罩的九月,終於在雙十之日放晴。當全民將注意力放在馬、王兩人相握的手上之際,不意馬英九竟在兩岸定位上邁出驚人步伐。
中國時報分析報道,“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不是新詞,“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也非首次出現,但在政治促談意涵濃厚的蕭習會之後,選在雙十大典、“友邦”雲集的場合上說,馬英九向國際及對岸宣示立場的態度至為明顯。
對於兩岸定位,馬英九一向堅持在“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的基礎線上。而他也謹慎地以“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關係,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論述架構做為憲政保護傘,相當程度地取信於國際,並為馬英九贏得連任支持。
正因為此一論述具有台灣定位的保護作用,馬英九在公開陳述時無不字字謹慎,少一句都可能引發島內及國際社會的疑慮。因此當他在雙十節的重要場合,將整段論述簡化提出,聽者不免想起5天前習近平在蕭習會中所說,兩岸經濟同屬“民族經濟”,而兩岸政治歧見更不該一代代傳下去。馬習兩相呼應的懷疑,勢難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