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 |
中評社台北10月18日電/民進黨發動倒閣案,事前已知必敗,蘇貞昌仍然執意推動,此舉固然悲壯,卻毫不意外的既迫使藍營重新凝聚,也讓黨內開始騷動,有“立委”上演淚奔,至於檢討黨內決策機制、民主程序的人也不在少數,媒體解讀是民進黨敗戰後開始內鬨。
旺報今天短評指出,民進黨人的特質是喜歡事後清算,發動倒閣時,人人噤聲,等到失敗,立刻翻臉無情,砲口向內。這種現象反映民進黨性格的變化,而此點會深深影響該黨兩岸路線的調整。以前的民進黨內部大鳴大放,爭論不休,為了執政,可以將敏感的大陸政策拿出來公開辯論。即使到了扁政權後期,黨內還有所謂的“十一寇”,兩岸問題還是在內部激辯。如今的民進黨,領袖是五府千歲級的人物不打緊,中生代更是銳氣盡失,沒有批判的膽識,也沒有論辯的智慧,最多只剩下放放馬後砲、與失敗者切割的勇氣。
本來民進黨如何不長進,是他家的事,但民進黨畢竟是最大在野黨,他的命運,一定會牽涉到兩岸關係的發展。民進黨在倒閣上進退失據,同樣在兩岸政策也是進退失據,這樣的局勢發展,總是令人憂心。
民進黨的政治性格不改,內部不進行充分辯論,中生代不勤於思考、勇於改革,兩岸路線就永遠無法調整,那麼,就註定該黨無法取得台灣民眾和北京、華盛頓的信賴。
如果民進黨的少壯派再不勵精圖治,天天寄希望於國民黨的自我潰爛,最終的結局就是在2016大選後繼續內鬨和淚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