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登輝送花籃。(中評社 鄒麗泳攝) |
影像情報(Imagery Intelligence)
台灣以衛星、載人偵察機、以及無人飛行載具,對中國與台灣海峽地區進行高畫質影像的收集。台灣接受美國技術協助,據說在2001年就開始在林口某基地建構地面軍事站,以接收幾近即時之衛星影像。一般認為從2003年起,台灣的軍方與情報機構已有能力從數個國際商用衛星、以及台灣自產之遙感衛星接收並處理幾近即時之高畫質影像。台灣的福爾摩沙遙測衛星二號於2004年升空,提供高解析度影像。但此衛星之任務壽命至今已超過初始設計多年,未來可能隨時失效。台灣尚不明是否有在規畫發射後繼衛星。台灣空軍另有多架特別改裝之RF-16與RF-5偵察機。具有收集影像情報能力;而台灣海軍部署新的無人偵察機,可發送加密的即時影像至機動指揮車。
解放軍分析家的報告指出,台灣先進的“中翔無人機”計劃(譯註:量產後已更名為“銳鳶”),包含掛載情報、監視、偵察設備、可在台海進行電戰任務。此飛機的早期構型據說最大飛行半徑可達500公里、滯空時間10小時。根據解放軍的報告,台灣所發展之海上無人機整合了匿蹤技術,並可攻擊陸基雷達,還可進行偵照。台灣官方最早在2012年就開始準備成立特定無人機單位。解放軍空軍的某份評估報告指出,台灣的無人機部隊具有機動性,在戰場的存活率非常高。此外,解放軍空軍還判斷,台灣無人軍機能夠進行短場起降,抵抗敵方的訊號干擾,並避開紅外線與雷達的追蹤。
整合
台灣在海洋上所面臨的敵人,不但距離自身領土很近,而且還擁有幾十艘攻擊潛艦,數百架攻擊機、數以千計的飛彈,以及上萬枚水雷。而解放軍的先發制人策略,讓這些武器的存在,更令人憂心忡忡。有鑑於此,台灣政府投注於建立早期預警系統,以避免戰略及實際行動的出乎意料。整合一切資訊來源,是最重要的關鍵。台灣海軍的海上預警能力,是由大成系統的自動化指揮、管制、通訊、與情報來加以整合,讓所有海軍相關單位、以及其他軍種,都能共享單一共同作戰圖像。
根據解放軍的文件,大成系統在1980年代早期就已建構,位於台北的台灣海軍司令部作戰中心,將海軍的情監偵、指揮管制、以及通訊,全部整合為單一系統。該文件指出,大成系統接收並處理大量資訊,加以整合後,輸出台灣周圍海域之單一圖像,包括台灣海峽、福建沿海,並分享相關情報與傳送命令到各基層單位。據說大成系統的通訊是以備用的陸基及艦上網絡進行傳輸,亦使用海軍衛星通訊。解放軍分分析員認為,大成系統可獨立作業,也可與空軍的強網系統、以及陸軍的陸資系統進行聯合作業,綜合三個系統,形成一個全國整合的C4ISR系統,以衡山指揮所為中心,該指揮所位於台北市的一個大型強化山洞隧道內。
解放軍分析員在2000年代中期的文章指出,台灣軍方的C3I系統等級屬於“世界級”,其“通訊的主要網絡非常複雜且多維…密度高、佈建完善、有備用性且存活率高;是一個具有高度保障能力的通訊網絡”。解放軍分析員如此描述該計劃的初期工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