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年6月的加拿大多倫多峰會已顯示出,G20已不再是“鐵板一塊”,從根本上而言,G20從短暫團結走向分化是必然的。G20成員國人口有40億,經濟資源、發展階段各不相同,利益分歧很大,其價值取向和權利訴求不可能達成一致。第一届華盛頓G20峰會籌備官、美國貿易與投資專家丹尼斯•普萊斯的話說得很好,“沒有法律地位,沒有監督與懲罰機構,沒有議程的推動機制,G20峰會這個誕生于危機的產物很可能會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結束而變得沒有價值。”畢竟,G20只是一個沒有約束力的“俱樂部”。
在此次首爾峰會前,中國10月份27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美在匯率問題上的“隔空交戰”,讓世界擔憂“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的兩列火車會迎頭相撞”,將關注焦點投射在中美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國家的元首會面之上,英國《金融時報》乾脆將中美衝突看作是此次G20峰會的主軸。而美國《華盛頓郵報》則搬出國際上許久不提的“G2”,稱儘管G20峰會有眾多席位,但真正做主的還是中美兩國。
但是,為了私利隨意印鈔票的美國被認定帶了個壞頭。美聯儲出台第二輪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引起世界嘩然,引發各國媒體和政要將炮口對準美國,首爾峰會開幕前,已被戲稱為罕見的“G19+1”抗美峰會。俄羅斯之聲電台10日援引巴黎經濟學院院長弗朗索瓦的話說,如果此次峰會無法彌合各方在貨幣問題上的分歧,罪魁禍首應該是美國事實上的侵略性貨幣政策。就連美國媒體都不得不承認,是美國的利己政策導致G20分歧增大,進而使其欲與盟友在首爾峰會上對人民幣匯率興師問罪的圖謀以失敗告終,白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脚。
《首爾宣言》中,最令美國失望的是G20保證將限制貨幣的“競爭性貶值”,這樣的聲明幾乎沒有什麼重大意義。因為各國在嚴重金融危機等緊急情况下通常都會讓自己的貨幣貶值,即讓本幣對美元的匯率下降,而美國想要的表述是“競爭性貨幣低估”。此表明G20拒絕支持美國就人民幣匯率向中國施壓,說明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已經下降,尤其是在經濟事務上的話語權。
與此相對應的是,眾多外媒報道稱,中國的影響力正在顯著擴大。《紐約時報》報道說:“美國政府評價稱,此次G20首爾峰會取得了成功,但更顯眼的是中國的崛起,中國主張‘在世界經濟失衡問題上不僅要納入匯率政策,還要納入財政、貨幣、金融領域政策。’”法新社也報道說:“G20首腦决定克制競爭性貨幣貶值,設立預警機制,但遠遠達不到美國希望制定的‘更加果斷的政策’要求。這是因為中國強烈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