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還指出,單從經濟角度來看,俄羅斯就要為克里米亞的加入付出“昂貴的代價”,克里米亞所需要的90%的水、80%的電、大約65%的天然氣以及每年預算的70%都來自烏克蘭本土,而這一切以後都將成為俄羅斯的負擔。有論者認為,克里米亞其實在戰前就被俄羅斯所控制,亞努科維奇更將黑海艦隊的駐扎權一口氣延續到2042年,可以說,除了“俄羅斯領土”這個虛名,俄方本就在克里米亞擁有一切實利,如今克里米亞“脫烏入俄”,俄羅斯等於是付出重大代價、背上沉重的財政包袱,去“收回”一塊原本已咬在自己嘴裡的肥肉。
更何況,俄羅斯為克里米亞公投“背書”,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戰後世界格局是由聯合國憲章來維持的,這一憲章的最根本基礎之一,就是承認並尊重成員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故此專家指出,俄羅斯不論以任何理由,都無法為公然介入鄰國事務、並將鄰國的一部分據為己有找到法理依據,也不可能得到幾乎任何一個聯合國重要成員的贊同。
當下一般認為,雖然克里米亞“脫烏入俄”短時間內難以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可是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加上當地民意的支持,使得西方除了“抗議”和“譴責”之外,並無改變克里米亞現狀的良策;美歐制裁最終能產生多大效果,還有待觀察,但就目前而言,俄羅斯接受克里米亞,卻以徹底失去烏克蘭為代價,著實有些得不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