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3月29日,英國向歐盟遞交“脫歐”信函,正式啟動“脫歐”程序開始,特雷莎.梅政府經過近兩年異常艱難的馬拉鬆式談判,在“分手費”、北愛爾蘭邊境以及脫歐後的英歐共同市場等議題上無數次討價還價,使盡渾身解數,終於完成了這項在外界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英歐雙方在去年11月正式達成“分手”協議。不料,行百裡者半九十,這份命途多舛的“脫歐協議”連遭三次英國議會下院投票否決。
平心而論,由於“脫歐派”只占微弱多數,整個英國社會已被嚴重撕裂,更何況,從脫歐公投至今,英國朝野對於脫歐利弊的認知一直未能形成共識,所以,無論脫歐方案如何選擇,都會招致激烈反對,要想獲得大多數人認同難乎其難。
為了滿足留歐派議員的要求,爭取他們的支持,5月21日,作為最後一搏,特雷莎.梅賭上首相大位,推出“新版脫歐方案”,囊括“二次公投”、“臨時關稅同盟”等等“重大讓步”,之後再明確提前下台的辭職時間表。有分析稱,其實特雷莎.梅的“孤注一擲”根本算不上“大膽”,但是卻為繼任者留下了不少難題。新方案不僅沒能彌合分歧,反而招來了新一輪逼宮。
由於特雷莎.梅多次挺過了黨內逼宮與黨外的不信任投票,人們希望,特雷莎.梅能為脫歐亂局撥雲見日,撐到脫歐協議過關後再離職,但是,特雷莎.梅的脫歐方案已經窮盡了各種選項,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尤其是,保守黨內無論留歐派還是脫歐派,用辭職來逼宮習以為常,在她不到三年的任期內,先後共有36名內閣大臣辭職,其中21名與“脫歐”相關。特雷莎.梅獨木難支,宣布辭職,已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6月10日,新的保守黨領袖競選鳴槍。那麼,誰將成為英國下一任首相,接過脫歐這個“燙手山芋”,備受關注。目前,呼聲最高的人選是向有“英國特朗普”之稱的前外交大臣約翰遜。)據報道,在脫歐問題上,約翰遜態度強硬,曾表示無論最終是否達成協議,英國都會在10月31日脫離歐盟,同時不予支付390億英鎊的“分手費”。這令外界憂心忡忡,若是以約翰遜為代表的脫歐派候選人執政,可能會不惜代價推動英國脫歐。因此,在路透社看來,特雷莎.梅辭職恐將加深“脫歐”危機,甚至有評論認為,英國無協議脫歐的風險正在急劇上升。
特雷莎.梅的下野,給英國脫歐亂局敲響了警鐘。近三年來,特雷莎.梅疲於奔命地在歐盟與英國議會之間四處周旋,但是實現“脫歐”終究沒能成為她的政治遺產,在她黯然離去之後,留下的是一個分裂更甚的英國,“脫歐”亦將重新回到原點。不管誰繼任首相,接手“脫歐”這個爛尾工程,都將面臨與特雷莎.梅同樣的難題。面對英國人一半想脫、一半想留的尷尬現實,未來英國“脫歐”前景仍舊撲朔迷離。也許,英國該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