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5月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過去幾個月來,美國的食品和汽油等必需品價格大漲,通脹數據持續攀升,根據美國最新公布的數據,6月CPI高達5.4%,創下13年來最大漲幅。尤其是美國商務部7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6月份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這是近20年來最大同比漲幅。物價上漲壓力極大,給民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也讓美聯儲一再強調美國經濟重新開放帶來“暫時性”通脹的說法,顯得有些自欺欺人。
通脹之所以來勢汹汹,原因出在美國印了太多鈔票。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為了應對疫情和刺激經濟,美國已推出了多輪“無上限”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及大力度的財政刺激計劃,繼今年3月中旬推出總額高達1.9萬億美元的巨額經濟救助計劃後,拜登又於3月31日宣布了一項總額約2.25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攬子計劃,最新一筆是拜登在今年5月底公布的總價值高達6萬億美元(約合38.23萬億元人民幣)的2022年預算案,這遠遠超出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期間的經濟救助規模。
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拜登政府只能不惜代價地印錢、撒錢。結果卻是,大量的錢湧入市場,美國的物價幾乎全線上漲。
拜登預算案公布後在美國國內激起巨大爭議,業內人士警告說,大規模的資金流動和政府過度的財政支出,這樣的“燒錢”買增長會導致經濟過熱等多重副作用,通脹率飈升就是直接後果。但在美國政府眼中,相比通脹,他們更關注的是提升美國經濟競爭力和就業數據,他們認為政府大手筆撒錢將推動美國經濟復甦、實現充分就業,而通脹只會適度增加。但經濟學家和華爾街投資者則對白宮描繪的樂觀前景心存疑問。
不可否認,美國政府推出的多輪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確實支撐了美國經濟的復甦。但在當前,疫情仍在制約著美國經濟活動回歸常態,這決定了投入再多的錢刺激經濟,效果也難盡人意,與其大手大腳地撒錢,不如優先控制疫情。而且在缺乏結構性配套改革的情況下,大規模經濟救助解決不了貧富懸殊、產業空心化等美國經濟深層危機,對其過度依賴反而還將加劇美國財政困境和市場亂象,拖累經濟長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