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在韓國首爾,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右)為到訪的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帕內塔(左)舉行歡迎儀式。 |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美國《國家利益》10月25日載文《中國的民族主義及其不滿》,摘要如下:
自2009年初起,中國在外交上的動作,最終招致很多譴責。例如,北京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拒不談判,導致與歐洲和美國產生外交摩擦;另外,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日益強硬,引發整個東南亞的不安。
實際上,中國在外交上的改變,不是因為它已崛起為地區強國,對國力的增長具有相應的信心。相反,中國的外交新姿態反映政府越來越依賴民族主義保持國內穩定。華盛頓誤讀事態,高估中國的能力,誤解中國傲慢外交的產生根源。
中國民族主義外交引起美國東亞盟友的擔憂。華盛頓有意願保持其戰略存在及平衡中國的崛起嗎?美國在外交上作出有力反應,但做過頭了,對中國的周邊安全構成挑戰,製造了大國持久安全衝突的可能性並加劇地區不穩定。
韓國“天安”艦事件後,中國未能公開譴責平壤。之後,美國在東亞海域展開一系列行動。這些舉措許多都是必要和建設性的。但隨後,華盛頓變得咄咄逼人,推出“前沿部署外交”。這與多年來美國的政策大相徑庭,也被北京視為一項日益嚴重且截然不同的挑戰。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削減駐韓軍隊40%,大幅減少美韓每年軍演的規模。此舉增加了中國對周邊的安全感。而現在,奧巴馬政府反其道而行之。2010年,美國與首爾接二連三高調舉行大規模軍演。與此同時,希拉里在河內提出美國新的東南亞戰略倡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