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舉行會晤。 |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德國之聲12月14日報道《美中兩國前所未有地相互依賴》,摘要如下:
儘管奧巴馬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亞太地區,矛頭似乎對准中國,但是這兩個大國還從未像現在這樣彼此競爭又相互依賴。美國情報部門確認中國黑客有解放軍背景,如果屬實,美國將第一次掌握了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手段。
《世界報》12月13日的社論分析說,奧巴馬將戰略重點放在亞太地區,那裡正發生“真正的經濟和安全政治的結構性變革”,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說過,不掌握太平洋,就不可能領導世界。
作為原因,一般都列舉中國自1978年以來取得的令人驚訝的經濟成就,但這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中國從共產主義的末日烏托邦轉向民族主義的權力政治,就像歐洲從19世紀起就推行的:絕對的主權,不干涉內政,俗話說“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在人權問題上也是如此。從主動的角度去看,這是傳統上期待他人、特別是鄰國無條件友好的納貢政策。擔心被包圍,這是外交政策的病態特征。中國決心挫敗反華聯盟,尤其在原材料問題上實行不折不扣的擴張,優先擴充海軍軍備。照歷史學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看來,這“符合維多利亞時代皇家海軍的規章匯編”。萬不得已時,還打算利用台灣作為後備衝突,以便將內部危機轉移到外部。
社論認為,美國和中國兩個大國表現得特別神經過敏,華盛頓憂慮的是,如果要為太平洋地區的安全付出更大代價,就不可能在世界其它地方發生可以想見的危機時騰出手來;北京則擔心,與美國進行軍事競賽,不得不將經濟繁榮的和平紅利投入沒有價值的軍備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