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示出所稱的喜歡“較少民主”的民眾,包括部分中產階級,他們很少投票,而是渴望一個“仁慈的獨裁者”,還包括商界聯誼會,他們一直以來羡慕那些如中國那樣的國家,能有對企業友善的政府且不必受“民主綜合症”拖累。
不難發現印度民主的不完善之處。政黨數目暴增,面臨刑事起訴的國會議員人數不斷增加...,而去年國會中的萎靡不振最為明顯。當成千上萬的抗議者聚集街頭要求反腐敗行動,當數以千萬計的兒童苦受全球最嚴重的營養不良率,當經濟增長不順暢、投資者逃離該國,國會似乎不食人間煙火。
這沒有比2011年的最後幾天再明顯的了。印度議會上院延長其最後一次會議,試圖通過重要的反腐敗立法。此乃數個月的群眾抗議活動的高潮。但是,在全民眾目睽睽之下,電視屏幕上的辯論在午夜時分突然爆發混亂。最後,反腐敗議案拖到2012年。混亂成了國會的家常便飯,通過法案反倒例外。
對此,很多歷史學家和專欄作家認為,是政客而非民主,令印度感到失望。
“很顯然,(印度民主)制度目前沒能正常運作,這與其說關乎制度本身,不如說與演員有關,”專欄作家古哈如是說。他進一步指出,任何現代民主,關鍵取決於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信任關係,在印度這種“信任關係已經徹底打破,這令印度民主的未來令人深感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