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21日電/台灣民眾日報今天社論說,“立院”新會期開議,民進黨人磨刀霍霍,向上任不足兩週的“閣揆”吳敦義痛下重手。先是霸佔主席台,阻止吳作施政報告,繼則由其“立院”三長蔡同榮、王幸男、葉宜津一字排開,以咄咄逼人聲勢向吳“質詢”,未料吳敦義辯才無礙,不僅侃侃而談,答對如流,且借力使力,語多譏諷,大大的“教訓”了蔡等三人一頓,使得民進黨人這場策劃了很久的“新三堂會審”戲碼,情勢逆轉,有備而來、準備給備詢者“天打雷劈”的“主審官”們,接受了一場意外的“震撼教育”。
社論說,怪異的是,“立院”國民黨黨團,在這場開議之初的態度:先是聽任民進黨人霸佔主席台,不但袖手旁觀不加干預,且有人好整以暇,在高舉“白賊義下台”標語牌的主席台前大踱方步,狀若電視台導播。甚至有人還趨前幫民進黨人整理物事,情況與一年多前在同一場合全力拱衛劉兆玄時有天差地遠之別。雖說這項情景可能是國民黨黨團事前的決定,先讓民進黨人宣洩情緒,只讓吳去“單打獨鬥”,總使人感到過於“冒險”和草率。從另一角度言,儘管吳臨場的應變機智勇健如神,但也曝露出了“立院”國民黨團內部的若干矛盾異象。
吳敦義出身南投世家,離開學校就擔任專跑議會的記者,多年來每天出入議場,看遍了議場內的花月清風。從政後從議員到民選縣市長,經驗豐富,資歷大體完整,雖說還缺少“中央政府部會首長”的經歷,但兩度出任國民黨秘書長,歷練不亞於任職“中央政府”。只不過“閣揆”的格局與其以往經歷場面迥異,面對的物事也今非昔比,稍有疏漏,就可能謬以千里計。事實上,其香港行雖只是個人小事,但一經民進黨政客們見縫押針、遇隙灌水後,立即就成為漫天風雪,動見觀瞻。雖然綠營這一抹紅老招終被拆穿為空穴來風笑柄,但吳在這一事件中被喻之為“擠牙膏”的笑料,卻也傳頌於大街小巷的坊間。
其實,就吳敦義來說,任事常有機智有餘,應變不足的記錄,以其當年第二度競逐高雄市長之戰來說,徘徊猶豫遲不宣佈參選於先,面對謝長廷陣營偽造的緋聞錄音帶茫然“不知所措”於後,終被“奸巧”的謝所敗,成為選舉史上罕見的事例。
社論認為,吳敦義就任“閣揆”後,勤走於“八八颱災”災區訪視災民,勘察民隱,證明了他對災民的關心,對災後重建的用心。這應該是他目前的當務之急,但就“全國最高行政首長”的角度論,百廢待興的工作何止一樁?諸如新流感的加強防治,經濟指標的拉抬提升,兩岸若干事務的推動和修補、甚至年終地方選舉的籌備策劃,在在都必須他全心全力投注,尤其對人和方面的補強,更應該列為他重要的努力環節。否則,在其只准成功不許失敗的仕途上,必然會更加艱困坎坷,因為其個人的成敗是一小事,貽害了政府和全體“國民”則是天大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