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6日電/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專訪遭綠營大作文章,他昨天口氣強硬表示,“我們是一個‘主權’‘國家’”,獨派人士說要捍衛台灣的‘主權’,但重要的是自己要拿出自衛的決心,這才是一個有骨氣、勇敢的台灣人。”
聯合報報導,馬英九在CNN專訪中說到“不會(never)要求美國人為台灣打仗”,英文用字與語意遭質疑,他昨天特別利用主持國民黨中常會澄清,強調這話是對美國大眾講的。
馬英九強調,“美國出不出兵,哪裡是我要得來的?他有他自己的戰略考慮,我們理應展現決心,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
馬英九解釋,不論是台美共同防禦條約、台灣關係法,都不能做為美國出兵幫助台灣的根據,例如美軍在台派駐顧問團,並非戰鬥部隊;即使八二三炮戰期間,美軍護航軍艦,也是停留在三海哩的領海範圍之外。
馬也說,美國近年反戰意識高漲,專訪談話意涵就是“台灣會繼續向美國採購武器,但不會要美國的子弟為我們流血犧牲”,這些話不但有必要,而且要大聲講;這不是英文問題,“即使用中文也會講完全一樣的話。”
他認為,美國政府支持台灣不需出兵,台方不會讓美國大眾將台灣和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家聯想在一起,如此反而不利台美關係未來發展。
至於馬英九接受外國媒體專訪應以中文或英文回答?近來引起各方討論。馬英九昨天解釋,“新聞局”事前評估,認為若使用中文,短短廿分鐘訪問,翻譯會占一半時間,宣揚政策理念時間會被嚴重壓縮,加上CNN方面也希望用英文。
“總統府”公共事務室昨天也表示, 問題焦點不在使用何種語言,而是台灣有無堅定自我防衛的決心與同理心,所謂同理心是指對美國大眾感受的了解;馬英九使用的語言,視訴求對象而定,接受CNN專訪,觀眾是全球使用英文的觀眾,以英文作答更能貼近觀眾的語言習慣,傳播效果較佳。 |